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前言

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在經過內部改革以及外部擴張戰爭之後,達到了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黃金時期,這種黃金時期的表現不僅僅是因為帝國在查士丁尼的政治體制改革以及恢復了往日羅馬帝國在西方的大部分統治,更重要在於拜占庭帝國在其統轄範圍之外強大的國家影響力。其在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古典文明同時,又創造了一系列獨具東方封建特色的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雖然從其建立開始再到滅亡經過了千年之久,現代學者稱之為"千年拜占庭",但是我們從它的實際統治力來看,在查士丁尼去世後不久,也就是在公元7世紀初期,拜占庭帝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統治危機。這種統治危機直接體現在查士丁尼時期重新取得控制權的西方地區已經逐漸失去控制,紛紛宣佈獨立,再次回到了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蠻族政權林立的局面。

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西征軍

同時在拜占庭帝國統治的東方地區,也在阿爾瓦人和斯拉夫人這些遊牧民族的衝擊之下逐漸脫離控制,尤其是在阿拉巴人的大範圍入侵之下,帝國原來統治範圍內的著名城市敘利亞、埃及等等全部被佔領,帝國的統治危機空前加重。由於這些領土脫離拜占庭帝國統治,以及大規模外族勢力的入侵都發生在公元7世紀。所以稱此時的拜占庭帝國遭遇了7世紀危機。

這種危機的嚴重程度雖然比不上羅馬帝國時期的3世紀危機,但是從實際上來看確實對拜占庭帝國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查士丁尼作為拜占庭歷史時期一位大有作為的君主,在其死後可以說給繼承者留下了一個不怎麼友好的局面。由於其生前對於西方地區進行了軍事征服,並且驅趕了當地已經建立政權的日耳曼民族,西方的統治危機時刻存在,因為散佈在周圍的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法蘭克人等等隨時都會捲土重來。

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阿拉伯人入侵拜占庭

查士丁尼死後拜占庭帝國西方領土的失控

從查士丁尼皇帝於公元533年令貝利撒留率軍西征北非汪達爾王國開始,到公元55年拜占庭軍隊消滅了東哥特王國在意大利地區的統治,同時將勢力延伸到西班牙地區的沿海地區,就此對外戰爭結束一共經歷了21年。如此長時間大規模的對外征服戰爭,本來對於拜占庭帝國的綜合國力就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若不是查士丁尼統治時期帝國較為強盛,這樣的征服不可能實現。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當初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就是因為大規模的蠻族入侵,他們基本上分割了西羅馬帝國的統治地區,相繼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東哥特王國以及汪達爾王國。這些蠻族的風氣本來就十分彪悍,再加上他們有著強大的騎兵部隊和單兵作戰能力,想要征服這些蠻族政權可謂十分艱難。拜占庭在20多年的戰爭中實現了對他們的征服,但是直接後果就是自己的勢力也得到相當大的損耗。

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阿拉伯人士兵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何況是拜占庭帝國與西方這麼多猛虎相爭呢?不僅如此,這些蠻族政權所建立的地區皆是擁有著數百年根基的城市,東哥特人佔據意大利城,汪達爾人佔據的迦太基以及西哥特人佔據的西班牙,這都是一方重地。可想而知拜占庭帝國實現對這些地方的控制需要耗費多大的國力資源。在貝利撒留千辛萬苦攻陷意大利城時,他下令士兵們可以隨意掠奪,很難想象這不是由於當時拜占庭前線軍隊長期戰爭中軍隊給養不足導致的。

正是這些拜占庭士兵在意大利城內燒殺搶掠,引發了市民和東哥特人搶掠反抗情緒,甚至那些意大利市民和東哥特人聯合起來反對拜占庭軍隊。這些蠻族政權在昔日羅馬帝國的統轄範圍內也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統治,因此他們在政策的推行上也已經深入人心,而查士丁尼在統一之後,強行更改法令,嚴重引發了社會動盪。在他死之後,這些地方的民眾和周邊的蠻族紛紛反對拜占庭的統治,公元7世紀初期西方地區基本脫離拜占庭帝國的控制。

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斯拉夫人入侵

阿瓦爾人、斯拉夫人以及阿拉伯人的入侵

在帝國逐漸失去對西方領土控制的同時,拜占庭帝國的東部領土也遭遇了帝國建立以來最為嚴重的外族入侵。不僅如此帝國由於在查士丁尼統治時期對於西方的大規模用兵,直接導致了帝國本土的社會危機。前線作戰需要大量的軍費支撐,為了能夠保障戰爭供給,查士丁尼不斷增加對本土人民的賦稅額,雖然拜占庭帝國的工商業比較發達,但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還是農業京畿。

廣大帝國本土的民眾由於中央的賦稅不斷增加,逐漸開始難以維持正常生活。查士丁尼作為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和原來的羅馬帝國有著深厚的淵源,但是帝國本土的百姓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對於羅馬帝國統治晚期的印象只有戰亂和嚴重的賦稅盤剝。而查士丁尼用廣大勞動人民的血汗錢去滿足自己的私慾或者是帝王之業,自然不會得到民眾的支持,拜占庭帝國廣泛的領土範圍也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

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外族入侵

帝國統治內部的民眾勢力已經在蠢蠢欲動,與此同時,更加令帝國統治者頭疼的是來自北部的阿瓦爾人(中國古代稱之為柔然)以及斯拉夫人對於帝國東部開始了猛烈的軍事進攻。他們頻繁地從海路和陸路向帝國本土進行入侵,讓拜占庭統治者應接不暇。兩個入侵的遊牧民族雖然令帝國苦惱,但是畢竟帝國還是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抗衡兩個外族的入侵。

公元7世紀拜占庭帝國真正的敵人是崛起於中亞地區的阿拉伯人,他們建立政權之後,勢力不斷擴張,公元7世紀初開始威脅帝國東方邊境。從公元7世紀30年代開始阿拉伯人的勢力逐漸佔領了拜占庭帝國的一大半領土,原來屬於帝國主要統治區域的兩河流域重要城市如巴勒斯坦、敘利亞等統統被阿拉伯人佔領,拜占庭帝國的勢力範圍在不斷收縮。從7世紀中後期開始阿拉伯人幾乎成為了定期入侵拜占庭帝國的勢力,帝國也由此進入了黑暗時期。

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進攻君士坦丁堡

征伐戰爭以及外族入侵下形成的軍政合一體制

查士丁尼時期的大規模向西方用兵,雖然在形式上已經完成了帝國對於西方的統治,眾多蠻族建立的國家也紛紛滅亡,但是由於他們在當地已經進行了半個多世紀的統治,在政策法令方面已經對當地人民形成了一種規範,因此拜占庭要想徹底恢復對於這些新收復地區的統治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時期。

但是拜占庭帝國由於當時的國內形勢需要,並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政策方面的重建。最終查士丁尼決定在新徵服的北非地區、意大利地區實行具有軍事專制色彩的軍區制度。也就是說將這些帝國統治下的西方地區分化為幾大軍區,並且派遣查士丁尼信任的軍隊統帥前去進行軍事化管理,由此加強對於西方地區的統治。

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君士坦丁十一世

在希拉剋略皇帝統治時期,帝國正處於內外交困之際,為了防止帝國核心統治地區發生動亂,他將西部地區的軍區制度直接移動到了帝國本土,希望能夠憑藉中央強大的軍事實力來壓制地方的反動勢力。希拉剋略統治時期,將帝國東部分化成了三個軍區,分別拍總督進行統治。

康斯坦斯二世統治時期對於其祖父的軍區制進行了更加完善的改革,東部地區只劃分三個軍區肯定會使得總督的權力過大,為了限制總督的權力,康斯坦斯二世將全國劃分成了6個軍區。刺手帝國的軍區越劃越多,公元9世紀達到了10個,到了公元11世紀時期居然多達38個。

極端統治必留後遺症?詳解“拜占庭”7世紀動盪史

衰落後的拜占庭

評價

拜占庭帝國在7世紀所遭遇的危機對於帝國本身來說是具有極大消極影響的。這次危機雖然外族入侵佔了主要原因,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帝國統治者在大張撻伐時期所造成的後遺症。查士丁尼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利用全國人民的血汗進行征伐戰爭,必然會引發帝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另外,帝國在征服西方地區之後,並沒有沉下心來去重建帝國對於這些地方的統治,而是採取更為極端的軍區制對當地進行強硬統治,這肯定會令當地人民十分不滿。

倘若拜占庭統治者能夠採用較為緩和的統治政策,帝國在西方的統治也不至於那麼快崩塌。這種軍區制的極端統治方式居然還被應用到了帝國的東部統治地區,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採取武力鎮壓地方動亂。公元7世紀初期拜占庭帝國所遭遇的外族入侵,從宏觀角度上這是當時整個亞歐大陸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後果。

但是阿瓦爾人、斯拉夫人紛紛崛起,逐漸步入文明階段,他們正處於極度擴張的時期,並且距離拜占庭帝國如此之近,面對眼前這一大塊兒肥肉,他們怎麼可能會主動放棄呢。

當然兩個外族勢力畢竟還是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實力比較弱,帝國勉強還能夠應付過來。但是在中亞地區突然崛起的阿拉伯人卻沒有那麼好對付了,阿拉伯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在宗教政權的指引下不斷擴張,實力不斷增強。

拜占庭帝國雖然也是注重宗教信仰的國家,但是在宗教重視程度上卻遠不如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此時已經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的主要對手,並且在公元7世紀中後期已經將其勢力滲透到了克里特島和西西里地區。並且阿拉伯人擁有著實力很強的聯合艦隊,這讓阿拉伯人對於拜占庭周邊勢力的入侵更加方便,同時對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形成了直接威脅。從此以後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人開始了長期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對抗。


參考文獻:《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