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如果把教育孩子进行比喻的话,这个过程很像《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父母像唐僧,孩子像孙悟空,如果只靠“说”去培养孩子,是不有产生效果的。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孩子在成长阶段会经历许多叛逆的时期,如果按照“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办法,任何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打一次就变乖了,但是经过时代的变化以及科学的教育模式,这种“打骂式”教育早已经被专家们拉入到黑名单里。

思想启蒙家卢梭曾说过:跟孩子讲道理,其实是最无效的教育。

虽然,孩子身体上受到了惩罚会让他们暂时的听话,但是更多的情绪憋在孩子的心里,让他们很难释放出来,经过时间的沉淀,这种情绪会一起迸发出来。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打骂式”教育的弊端,开始把情绪从手上转移到嘴上,日常生活中用讲道理的方式,去和孩子进行辩解和教育,不过事实却只会让他们更加的烦躁。

讲道理是没有错,但是讲道理的方式父母却需要学习一下。

就像父母对着自己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去讲道理一样,父母苦口婆心说了一堆,但是孩子却一句话也没有听懂。

与其父母有时说是孩子的问题,其实不如说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为什么家长总是喜欢跟孩子讲道理?

其实,支撑家长不断和孩子讲道理的原因,几乎都是心理层面上的原因。

有时家长明知道自己讲的道理是没有用的,但是只有和孩子讲了自己心理才会好受,所以才会不得不去讲的。

1. 自恋型家长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属于自恋型人格,对于这种家长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本身的一部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换句话说,这样的家长对于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界限感是非常模糊的,只有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才能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2. 获取安全感

其实,家长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有一部分来自于教育,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让家长获得安全感。

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内心会得到一种安慰。这种安慰是因为家长已经尽到了教育的责任所产生的。

3. 推卸自身的责任

当家长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他们已经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了,很自然的把孩子当成了犯错的一方。

而家长对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该讲的道理全部和孩子讲了,孩子再犯错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4. 给孩子立威严

大多数的家长在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给孩子建设“角色”,比如:你怎么这么讨厌,你真是个坏孩子。

而事实上,父母并没有发现,这时双方的角色已经变成了“控制和服从”。

其实,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本应该是“合作”的模式,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一样,不应该有谁对谁错之分。

讲道理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是家长希望孩子可以改正错误或者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所说的道理。

但是,家长在讲道理的时候,应该学会去换位思考,要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他们是否想听到这样的道理。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为什么大多数的家庭,亲子关系都不太和谐呢?

其实,父母只要仔细的观察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矛盾,很少有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

这是因为,孩子在听从父母讲道理的时候,并没有同理心,不能理解彼此的感受。

就像老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样,孩子听从父母讲道理的时候,都会出于敷衍的状态,而父母却是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年纪小的孩子是不会懂得父母的苦心,年纪大的孩子又不愿意听父母的唠叨。

这种状态下的孩子,他会觉得父母像唐僧一样遭人烦,而父母又觉得孩子的态度不好,听不进去父母的话,导致最后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去父母讲的道理?

1)反向心理表现

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韦格纳曾经提出过白熊效应。

他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在五分钟之内千万不要去想白熊,本人如果韦格纳教授要不进行这种心理暗示的话,学生是根本不会去想的,但是在韦格纳教授说完之后,同学们总会不由自己去想白熊,甚至还越来越清晰,这就是白熊效应,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讽刺性反弹。

其实,我们角色对调进行思考一下,如果把韦格纳当做家长,把同学当做孩子,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结果是,原本父母像时刻提醒孩子的事,却变成孩子最容易发生的事情。

所以,在家长的教育上,不能只依靠用嘴“说”的教育,孩子的协力配合才是关键,而家长要用好“边门效应”。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2)孩子的认知有限

年龄小的孩子,主要由他们的右脑进行控制,此时的他们非常的感情,也懂得自己的情绪,但是却不会考虑更多更长远的事情。

此时,父母对孩子通过“说”所讲的教育,仿佛就是在对牛弹琴一样,不但得不到孩子的回应,还会让父母更加的生气。

皮亚杰曾说过:这时的孩子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

家长如何运用“边门效应”去教育孩子

边门效应:用间接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加深孩子对错误的认知

1)用生动的肢体

当家长与其和孩子讲道理,不如用实际行到去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

家长可以采用肢体动作的方式,让本来紧张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比严厉的责骂更加有效。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2)后果体验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其家长用说的方式,不如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后会有什么的后果。

比如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给衣服脏了,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脱掉衣服去洗,这种相应的惩罚会加深孩子对错误的认知。

3)游戏方法

年龄太小的孩子,他们还不明白家长到底在和自己说什么,对于孩子而言,只有游戏才会加深他们的印象。

举个例子: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吃饭长不高”,然后和孩子比赛吃饭,增加孩子的趣味性。

边门效应:培养孩子不能光靠“说”,协力配合才是关键

寄语

不是不让家长和孩子讲道理,而是要注意讲道理的方式。

在讲道理的时机上家长一定要进行选择, 可以选择饭后或者休息之前,这样双方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沟通。

讲道理的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要摆着脸,语言要精短,也不要轻易的给孩子进行定义。

家长们要知道,讲道理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和把他们往正轨上引导,并不是破坏亲子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