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投資新三板指引有望近日公佈,20多家積極備戰,有的卻表示曾經“受傷”,選擇觀望

公募投資新三板指引有望近日公佈,20多家積極備戰,有的卻表示曾經“受傷”,選擇觀望

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進度有了新進展。

日前,經濟觀察報報道稱,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的相關指引有望在近日擇機公佈,在新三板精選層的轉層改革正式落地前,相關公募產品有望完成獲批和募集。多位受訪公募基金人士預計,屆時將在流動性、估值、投資等方面得到明確說法。

同時有消息稱,為確保首批新三板基金產品能夠參與掛牌公司股票公開發行的認購,全國股轉公司將推動把新三板基金產品納入創新產品,已有20多家公募表明有意向發行新三板基金。

這也意味著,公募機構將作為新三板增量投資者進入這一市場。

踏足新三板,公募再出發

回顧新三板全面深改啟動前市場歷經的幾年沉浮,在此期間推出的公募專戶產品效果多不及預期。

2015年4月末,寶盈基金通過子公司設立發行了公募行業首隻新三板產品,之後華夏、財通、南方、匯添富、海富通等近20家基金公司完成了新三板佈局。

特別是隨著一些老牌基金公司推出新三板資管計劃等標誌性事件,彼時,新三板有成為公募“標配”之勢。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基金公司及基金子公司通過專戶、資管計劃投資於新三板的產品有420只,其中最早成立於可統計的最早成立的基金資管計劃為“東方基金-工行-東方天弓3號”,該計劃成立於2013年6月,於2017年6月到期。

流動性低迷、融資功能減退、投資者門檻高等問題使得新三板指數不斷走低。新三板的火爆行情曇花一現,並未持續太久,從2017年開始,新三板市場便開始一路走低,到2018年更是陷入低谷,隨之而來的是,投資標的集中在新三板市場的產品,也面臨慘重的損失。隨後,公募基金對新三板投資陷入“冰點”,一些老牌基金公司新三板負責人甚至離職另謀出路。

但一直以來,新三板市場對公募化基金的期待長期存在。新三板的深改啟動後,從新三板業內瞭解到,“降門檻”和公募入市是業內高度關注的兩項政策,由於機構賬戶是長期穩定資金重要來源,市場流動性有望得到大幅改善。

2020年1月,證監會就公開募集資金投資全國股轉系統掛牌股票指引徵求意見。隨著新三板公開發行和連續競價業務系統的上線,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也進入相關指引發布“前夜”。

機會與挑戰並存

事實上,對於新三板公募產品的推出,業內認為機會與挑戰並存。

一方面是精選層投研團隊的建設上,有公募機構人士坦言,正在面臨與此前不同的新挑戰。

“精選層企業雖然有些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和已上市公司相比,治理結構也好、公司成熟度也罷還是有著較大的差距,從投資階段來說更偏向於IPO前的投資,這個投資邏輯和已上市公司的投資邏輯是不一樣的,甚至有一些股權投資的色彩在裡面。”深圳一家公募機構投資總監表示,“所以在精選層的投資上,偏向於小盤風格或成長股的基金經理有可能會更適合勝任。”

除此之外,一些公募機構也在更加精細化地佈局精選層的產品線,並圍繞這一板塊強化人才梯隊建設。“精選層投資本身也要求公募機構強化股權投資能力,更多地做一些自下而上的調研和分析,同時公募也需要培養和招募這方面的人才,來加強看待精選層市場的能力。”南方一家公募機構負責人表示。

一位上海公募產品部人士亦認為,公募基金參與新三板的投資還需要面對多方面的挑戰。首先,是制度上的差別,相較於主板,新三板的准入門檻、信息披露等要求都比較低,這對基金經理、投研團隊的鑑別能力要求比較高;其次,對於中小基金公司來說,投研資源的投入是否能帶來相匹配的回報,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另外一方面,不少業內人士也注意到了相關政策對公募參與新三板出臺的限制。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股票指引(徵求意見稿)》,公募基金參與新三板市場僅限於投資精選層股票。一旦所投資股票被調出精選層的,自調出之日起,基金管理人不得新增投資該股票,並應當及時將該股票調出投資組合。

這也意味著,公募參與新三板市場的投資也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據市場人士預測,首批精選層公司大約為30-40家,標的選擇的範圍並不廣泛。有小型公募人士認為,新三板公募產品未來或將面臨產品同質化的風險。

有積極備戰,也有謹慎觀望

據獲悉,目前多家公募機構內部都在研究並計劃推出圍繞精選層的公募基金產品,而在精選層首批企業IPO時,部分公募產品即將完成集結。

富國基金和南方基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達了新三板公募基金的籌備進展情況。

富國基金表示,目前傾向於發行跨市場基金,產品形式上考慮開放式或定期開放式,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而南方基金則更加細緻地表示,目前公司傾向於優先發行跨市場基金投資新三板市場,並控制基金規模在10億元左右,以保證公募產品的流動性,控制投資風險。南方基金的積極或源於其此前通過子公司發行過多隻新三板專戶產品,其也表示,待公募基金投資掛牌公司股票相關指引發布後,立即組織發行相關產品。

“我們目前在研究和制定產品方案,幾家大公司基本上也都在圍繞精選層做產品。”另外一家頭部公募機構人士表示,“按照改革的推進節奏,應該會在精選層改革落地前夕,相關產品就能夠上線並完成發行,預計公募機構也有望成為一些新三板公司的首發投資者。”“精選層有一些公司和主板相比存在估值差,且質地不錯,對於公募機構來說仍然是有機會的。”另一位公募機構權益類基金經理指出。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司確實有傾向做相關產品,但是目前還處於調研和接觸中。

而上海一家中型公募產品人士則透露,其所在的公司暫時並未有推出相關產品的打算。其指出目前有意向的一般是頭部基金公司,或者此前曾推出過相關專戶產品的公司會比較關注。這些公司具備了新三板方面的投研能力,在推出相關產品上比較具有優勢。這類公司在參與度上也會更加積極。

一家小型公募基金人士亦表示,雖然其所在的機構此前推出過新三板專戶產品,但是在上一輪的市場表現中頗為“受傷”,遺留的問題至今還未解決。基於上述原因,此次在產品籌備上不會那麼積極,目前仍處於觀望狀態。而在產品的選擇上仍會更傾向於更為靈活的專戶產品,同時後續也會密切關注新三板的制度規則。

部分內容整合自財聯社、一財網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滾蛋吧,腫瘤君:君實生物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九)】新三板搭臺,“遊戲生態”第一股,掀國貨浪潮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八)】和君商學:新三板的“蛇吞象”造富故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七)】搭上新三板的便車:儲吉信息的成長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六)】愛立特的迭起興衰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五)】華騰教育往事:老金融家的一支菸與他的“人人通”教育帝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四)】日歸於西,起明於東——東方網的再翱翔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三)】華圖教育:上市之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二)】行動教育—企業管培黑帶高手or雞血道場忽悠大師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一)】萬億巨頭:海航30年浮沉錄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達仁資管——野心家的坎坷命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九)】達仁資管——野心家的坎坷命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八)】曾經的新三板“婚戀第一股”:百合佳緣如今路在何方?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七)】攜壯志來,赴前程去 ——有友食品與新三板的緣來緣去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六)】狗不理:到底還有沒有人理?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五)】貝特瑞——賀雪琴和他的浪漫主義情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四)】摘牌新三板,開心麻花開心嗎?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三)】天地壹號陳生——寒門學子入龍門,捨棄公職踏商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二)】萊盛隆:“大躍進”的慘敗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一)】亨達股份王吉萬——天使落入泥潭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藍海之略:歧途的“藍海之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九)】光影俠(團貸網)唐軍:哪怕馬上坐牢,一定不能恐懼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八)】嘉行傳媒--影視行業凜冬已至,十里桃花能否重新綻放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七)】哥侖步老總“快遞式”辭職的背後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六)】銀都傳媒消亡史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五)】新三板對賭風雲:對賭容易,賭贏難!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四)】上癮的陸正耀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三)】天涯論壇,淪落天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二)】住百家——共享經濟第一股的狂奔與失落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一)】有米科技:互聯網浪潮的時代縮影,熱血創業者的跌宕浮沉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人生長恨水長東:證大文化那些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九)】奧吉特:“扶貧”不成變笑柄,拒回問函真“英雄”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八)】新三板摘牌潮:敲響警鐘 ——反思中科招商之夭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七)】督導券商,新三板中唯一穩賺不賠的角色?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六)】新三板公司治理問題研究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五)】新三板老股江湖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四)】新三板融資:最美花朵總是在絕處逢生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三)】新三板基金沉浮錄:狂熱、劇變、冰點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二)】讓我如何愛你:做市商or做市“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一)】新三板自媒體興衰:誰拋棄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