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的十個套路

大家都知道,萬事開頭難,其實論文也是不例外的,小編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論文整體佈局,總共提了這麼幾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寫作的十個套路

papercool——免費論文查重檢測專家,智能改重,論文寫作無憂。

 

  1,“眾所周知的難題”佈局型

  

  這類文章一般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有個A現象,但是現有的理論解釋起來都不夠給力。今天,我們的論文就是要構建一個新理論/修改一箇舊理論,使得這框架不但可以解釋舊理論能解釋的東西,也能解釋舊理論解釋不了的東西。

  

  例子:“M.OlSON的”“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解決了理性人性為何在明知有人會不勞而獲的情況還要貢獻於公共實物的難題。

  

  挑戰:一般來說大家都認可這個這個難題,但是如何解決/現今已經解決到了什麼程度,未必有共識。所以要很清楚自己論文的預設讀者是哪群人。

  

  2,“被忽視了的難題”型佈局

  

  其實很多時候,大家並沒有發覺有的事情是個問題。所以有的文章是這樣進行佈局的:大家每天都看到現象X,我們知道你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你要仔細看,會發現裡面有問題需要解決,因為我們現有的理論其實解釋不了X。

  

  例如科斯當時就發問:既有市場,何來公司?公司存在了很久,詢問公司存在理由的,卻不多。深入思考“使用市場其也有成本”的,就更少。

  

  這類文章很可能貢獻卓著,但也非常難寫。例如,無數的研究表明市場的很為很“effcientmarket hypothesis(EMH)”相差甚遠,但是EMH的捍衛者會竭力反擊。所以要擊垮EMH,頗不容易。

論文寫作的十個套路

papercool——免費論文查重檢測專家,智能改重,論文寫作無憂。

 

  3,“發現了新的難題”

  

  “我們大家以前覺得事情是會這樣發生的,但是我們可能錯了。我現在發現一個新的實證現象X,跟現有理論是矛盾的,但是沒有關係,我構建了一個新理論可以解釋X”。這個佈局一般出現在案例研究中,但是也有困難。

  

  因為出自一個案例或是幾個案例,那麼別人可以懷疑是不是個例和特例。況且,普通的作者對於這個實證現象的背景未必熟悉,所以讀的時候可能不覺得這是個大不了的事,所以需要作者概括出自己這些案例的普適意義。

  

  4,“難題其實沒有被解決”

  

  這種佈局比較少見,本質是說“大家覺得現在這個問題被解決了,但其實沒有呢,我這篇文章來告訴大家怎麼一回事”舉例說一下:說大家都知道決策者偏好品位高的產品/組織,以往內這方面裡;理論很豐富,但是其實不然。這些理論的前提過於嚴苛,以至於在現實生活中大不可能實現,例如每個個體用同樣的選擇標準以及那些產品定位的高低是公有知識。

  

  這種文章其實也不好寫。第一,你得教育讀者,“其實你們對理論的理解不深”。第二,你得告訴讀者,因為這些理解不深,這樣的理論會導致一些他們之前沒意識到的問題。

  

  5,“補充解釋”

  

  這種套路並不激烈地衝擊現有的理論,但是提供一個新的角度。總的佈局就是說“現在的理論確實能解釋很多,但是我們這個新理論做得一點也不差,甚至某種程度上更高,所以現有的理論不是唯一解釋這個顯現的理論”

  

  例如Strang&Macy的“In Search of Excellence”,文章是以“最求卓越”這類的書籍為例,描述一個其實沒什麼用的工具也有可能達到大量的傳播的背後原理,補充了現有理論的解釋。

  

  6,“關鍵證據”

  

  有的理論其實看起來已經很完善,但其實一直缺乏一個關鍵的證據。Zuckerman出名的論文“categorical imperative(1999)”其實恰好是這類。這篇文章中,他提到制度理論一直說合法性不強的個體會收到排擠,但是一直沒有這方面的直接證據。

  

  他用股票市場為實證場景,看股票在行業分類的模糊度和市場對於股票的反應,發現那些分類困難的,市場對這些股票的需求就越低。

論文寫作的十個套路

papercool——免費論文查重檢測專家,智能改重,論文寫作無憂。


  這類佈局的難點是,第一大家未必覺得證據缺乏,第二是如果真的缺乏,說明這類的數據可能真的不好找,第三是這些重證據的文章在當今社科理論的風氣下,比較難發。

  

  7,“理論有問題”

  

  這種佈局的套路一般是這樣的:如果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現有的理論互相矛盾/概念不清的地方。沒關係,我這篇文章會幫助你理清這些頭緒。這種佈局其實是非常常見的,但做的是非常少的。

  

   例如Casciaro & Piskorski (2005)的ASQ,講的是資源依賴理論(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RDT),基本就把這個大理論的幾個理論前提給推翻了,然後講了這些理論的模糊點將會如何導致結論的錯亂。這篇文章太猛,使得本來就有點走下坡路的RDT下滑得更快了。

  

  8,“理論的拓展“

  

  這種佈局的套路就是說,“我們現有的理論很好,但其實可以更好,如果用現在現象X的話,其實連以前不能解釋的X,也能被解釋了。”這裡用的是A. Tilcsik的"imprint-environment fit and performance"的文章做例子。

  

  9,“理論競賽”

  

   現在有一個新現象X,我們同時有兩個理論Y1和Y2可以解釋,但是結論有衝突。我可以告訴大家,到底哪個理論是對的和為什麼。” 這種套路也非常難使用,一般來說對理論功底的要求比較深。

  

  除了Zuckerman自己舉的例,我個人印象比較深的是Fligstein (1985, ASR)上的文章,為了解釋集團企業的興起,Fligstein比較了四五個流行的理論,並且一一指出裡面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新框架。

論文寫作的十個套路

papercool——免費論文查重檢測專家,智能改重,論文寫作無憂。

  

  10,“假命題”

  

  “以前的文獻覺得Y一定導致X,或者覺得Y一定不導致X,其實我們沒有必要這樣兩分的去看問題的,我有個框架可以解釋這個命題。

來源:papercool——免費論文查重檢測專家,智能改重,論文寫作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