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平阳诗歌《母亲》:让我用一生的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雷平阳诗歌《母亲》:让我用一生的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自古以来,有大量书写母爱的赞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母亲对远行游子的温暖,是细节中伟大的母爱。而雷平阳所写的诗歌《母亲》,则是在回忆与现实中对母亲一生的叙述,并在最终喊出“乌鸦反哺”的大孝之道。

我见证了母亲一生的苍老。在我

尚未出生之前,她就用姥姥的身躯

担水,耕作,劈柴,顺应

古老尘埃的循环。她从来就适应父亲

父亲同样借用了爷爷衰败的躯体

为生所累,总能看见

一个潜伏的绝望者,从暗处

向自己走来。当我长大成人

知道了子宫的小

乳房的大,心灵的苦

我就更大怀疑自己的存在

更加相信,当委屈的身体完成了

一次次以乐致哀,也许有神

在暗中,多给了母亲一个春天

我的这堆骨血,我不知道,是它

从母亲的体内自己跑出来,还是母亲

以另一种方式,把自己的骨灰搁在世间

那些年,母亲,你背着我下地

你每弯一次腰,你的脊骨就把我的心抵痛

让我满眼的泪,三十年后才流了出来

母亲,三岁时我不知道你已没有

一滴多余的乳汁;七岁时不知道

你已用光了汗水;十八岁那年

母亲,你送我到车站,我也不知道

你之所以没哭,是因为你泪水全无

你又一次把自己变成了我

给我子宫,给我乳房

在灵魂上为我变性

母亲,就在昨夜,我看见你

坐在老式的电视机前

歪着头,睡着了

样子像我那九个月大的儿子

我祈盼这是一次轮回,让我也能用一生的

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母亲》是一首诗,也像是一首散文。在叙事的口吻中,看似普通,却埋藏着巨大的张力。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共鸣,给人以感动而泪目。

诗中的母亲是雷平阳的母亲,也是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真实写照。雷平阳的心路历程,也正是千千万万个子女的成长史。

整首诗在平淡的叙事中,场景由大到小,述说出了母亲一生的苍老和诗人的感悟。

首先是说母亲用弱小的身躯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雷平阳诗歌《母亲》:让我用一生的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诗人1966年出生于云南邵通土城乡欧家营,在他没有出生之前,自己的母亲就已经开始担水,耕作,劈柴。令人震撼的是,诗人说她是“用姥姥的身躯”做着这些沉重的农活。十几岁的大好年华,在干活时却有着迟暮之人的佝偻模样。年龄与身形的巨大反差,印证了艰难时代中,女孩子的弱小是不足以承受生活的重担的。

然而,这却是一件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这是“顺应古老尘埃的循环”,她的模样是姥姥曾经的模样。自古以来,普通人家的孩子,很小就要做着大人的事情。显然,这些农活是弱小的身躯无法承受的,但是生活就是如此。就像我的母亲,出生于70年代的农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要去深山里放马、放牛、放羊,也要担水、劈柴、做饭。我们出身在如今的时代,是幸运的,是要心存感激的。

“她从来就适应父亲”,很年轻就结婚,结婚后顺应着自己的丈夫,这种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农村延续了很久。进入新社会,男女平等的意识才渐渐被大家所接受。但是对于母亲来说,这种观念从开始灌注,最后便延续了她的一生。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父亲的身上,“借用了爷爷衰败的身躯/为生所累,总能看见/一个潜伏的绝望者,从暗处/向自己走来”。生活的苦难缔造了“绝望者”,家庭的责任让“绝望”潜伏在暗处,诗人多年后,发现了这个秘密向自己走来。

其次是在回忆中,讲述母亲养育自己的辛劳。

雷平阳诗歌《母亲》:让我用一生的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随着诗人的长大,他的思考便更加成熟。

于是先是怀疑自己存在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母亲在面对生活的委屈时,没有自怨自艾,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以乐致哀”的方式去应对,所以才感动了“神”在暗中,“多给了母亲一个春天”。这是诗人的想象,在怀疑中辅之以神话意蕴,这里的春天代指自己,表达了自己替母亲而存在。诗人说不清楚自己的“这堆骨血”是“从母亲的体内自己跑出来,还是母亲/以另一种方式,把自己骨灰搁在世间。”不管结果如何,诗人都很清楚,自己要为了母亲而活。这是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紧接着,诗人陷入了对过往的回忆。回忆中有幸福,有感动,也带着悔意。

三十年前,下地的母亲弯腰时的脊骨抵痛了背上的诗人。三十年后,诗人满眼的泪水才流了出来。泪水,跨越了三十年岁月,巨大的张力在前后的时空中喷涌而出。这是一次心灵的成长,长大后的诗人看到了母亲曾经的辛劳,既要照顾自己,也要为了生活,因感动而泪目。

诗人的泪水仍旧继续流着,因为他不知道三岁时母亲已没有一滴多余的乳汁,不知道七岁时母亲已用光了汗水,不知道十八岁送别时母亲没有哭是因为泪水全无。三个“不知道”,使得诗人内心的情感逐渐增强,也使得诗意的沉重逐渐加强。可以想象到,诗人的泪水已逐渐增多。

为了养育自己的子女,母亲承担了太多太多。诗人回忆中的母亲,有着太多的辛劳。而诗人在悔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懂事,早点去理解母亲,也没有过多地为母亲分担。

最后是诗人在长久的回忆中醒过来,喊出了“乌鸦反哺”的大孝之道。

雷平阳诗歌《母亲》:让我用一生的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你又一次把自己变成了我

给我子宫,给我乳房

在灵魂上为我变性

母亲,就在昨夜,我看见你

坐在老式的电视机前

歪着头,睡着了

样子像我那九个月大的儿子

我祈盼这是一次轮回,让我也能用一生的

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从回忆到达了现实,诗人巧妙地将自己与母亲的身份进行了再次转换,说母亲在灵魂上为自己变性,又说坐在电视机前睡着的母亲像自己九个月大的儿子。在诗语中,这样的身份转换,显然要比简单陈述尽孝想法的效果更强,可以更透彻地表达诗人内心的想法,也可以使得整首诗的诗意上升。

身份转换后,诗人高喊出“祈盼这是一次轮回,让我也能用一生的/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这是整首诗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大的张力呈现。母亲一生幸辛苦苦的养育之恩,需要自己用一生的爱和苦去报答,这就是“乌鸦反哺”的大孝之道。

读罢,除了感动,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和思索中。母亲的辛劳同样浮现在了我的脑海,我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该如何在一生中以更好的方式去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然后,毫不拖延地行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