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带偏了多少人?

古玉沁色,没那么多。过于追求沁色,容易跑偏,本文娓娓道来。


一句“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带偏了多少人?

记得刚刚接触古玉,就听到这样一句话“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于是对花里胡哨的古玉,特别感兴趣。总认为沁色越多越好,颜色越重越好,有那么一段时间,嫣然成了一名“好色之人”。恨不得红橙黄绿青蓝紫,全都在玉上表达,才是上等美器。后来经过十几年的潜心钻研,将馆藏出土玉器做了详细认真的分类比较后,才发现,绝大多数古玉,沁色都不重,且多为一种沁色。所谓的三色沁、五色沁,要在相当特殊的玉质与环境下才能出现,不能作为我们养玉人追求的目标,否则很容易跑偏而误入歧途。

一句“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带偏了多少人?

沁色是玉质蜕变的结果。高古玉很多都是透闪石玉,当然也有部分蛇纹石等,闪石玉的物理、化学特征相当稳定,历经几百上千年很难发生大的变化。所谓出土之时玉材腐朽,那都是地方玉,且墓葬被水浸泡等,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大多数高古玉,都是王者之器,玉质精良,表面分子结构蜕变比较缓慢,所以受沁较少。

一句“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带偏了多少人?

出土玉器基本都是干干净净的。笔者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古玉都是单一沁色,这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土沁与灰皮。土沁是玉器受土壤中的铁离子影响产生的,玉器埋在土中,最容易受土侵蚀。而受土沁影响,也大都是局部黄褐色,很难出现老土大红一类,受沁部位往往出现在边缘薄弱处或工痕处。

一句“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带偏了多少人?

灰皮是古玉结构蜕变产生的视觉效果,也跟土壤侵蚀有关。初始表现为朦朦胧胧的土气,进一步出现斑点状白灰,灰皮对应土蚀痕迹,这是沁门,再进一步呈现局部白化,透光度降低,最终成为鸡骨白。纵使如此,沁色也是唯一的,并不是花里胡哨,出现鸡骨白的古玉很少,主要是玉材不够精良,加上特殊的墓葬环境影响产生的。

一句“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带偏了多少人?

古玉是精光内敛的。

古玉特别干净,很清爽,纵使有灰皮或土沁,也并非乱糟糟的。哪怕是标本残片,也丝毫不影响它的美。而现代仿品,刻意伪造表面沁色,使用各种造假方法涂抹、油炸、火烧等,搞得玉器表面乱七八糟,这就是所谓的“地摊货”,而现在绝大多数玉友,都在玩这样的东西。

一句“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带偏了多少人?

所以啊,了解古玉沁色的形成原理,看过出土古玉的样子,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真品数据库,才能一点点提高眼力,形成功夫。切不可再追求“五色沁”,不要再落入造假者的圈套。古玉收藏,没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只有不断耕耘,不断学习,靠想入非非与自以为是,是绝对不行的。古玉收藏,如同求学,从一年级到大学毕业,是需要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很少有人能跳级。让一年级学生去做微积分的题目,能行吗?

在古玉收藏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