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投资要点

海外强力救市未能挽回次贷危机:我们复盘了金融危机前后国内外的事件轴。全球股市见顶时点在2007年10月,而早在2007年初次贷危机就已经爆发,4月-10月已陆续出现次贷公司、地产信托公司、抵押贷款公司破产,欧美大型商业银行遭受巨额损失。与此同时,各国相继推出救市政策。各大央行多次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累计额度达数千亿美元,降息政策也同时进行。救市政策暂时稳定了市场情绪,美股在10月创出历史新高,但并没能阻止危机在2008年的恶化。


国内地产在2008年上半年逆转向下:国内上轮经济周期底部出现在2006年初,2007年10月处于短周期上行的中后段。国内地产市场在2007年末本身处于过热状态,销售面积累计增速最高达到32%,且增速的复苏时间已有2年,该轮上行从时间和空间上均已较为充分,本身就存在向下均值回归的动力。内在的调整需求叠加外部系统性风险,地产销售面积在2008年初就开始负增长,销售增速恶化的趋势一直持续至Q4。


钢价暴涨暴跌:2008年上半年钢铁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速高达15%,这与地产市场预期逆转后加快周转有关。需求的扩张使得钢铁行业在6月达到产能短缺状态,钢价暴涨。在地产最后的开工潮结束后,钢铁需求逆转向下,国内表观需求量在8月转为同比负增长,10月负增长幅度达到-18.7%的最大值,钢价在当月见阶段性底部。10月单月钢产量同比-17%,如果产能增速按全年的14%算,10月行业过剩度同比增加31%,对应着钢价超过40%的跌幅。


本轮周期地产过热时间更长。2007年那轮地产周期繁荣起点在2006年初,过热是从2007年4月开始,到销售见顶持续时间仅有3个季度。本轮地产繁荣的起点在2015年初,销量过热则出现在2016年,2018-2019年销量增速虽然回落,但未经历显著负增长,销量绝对水平仍处于过热状态。因此相比于2008年,本轮地产过热时间要长的多,累积的矛盾也更深。


本轮地产透支程度更甚。2006-2010年地产销售面积增长中枢为13.5%,据此测算2006-2007年地产透支量约0.6亿平,占2007年销售面积的8.6%,透支幅度并不高。对于本轮周期,以2010-2015年的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均值5.5%为期间的潜在合理增速,测算2014-2019年地产销售透支量约4.3亿平米,占2019年销售面积的25%。相较于2008年,此轮地产调整的均值回归压力更大。


钢铁供需环境的历史对比。由于2008年时地产销售透支量更低、潜在增速更高,所以要消化当时的透支量,只要2008年销售面积增长5.7%即可,甚至都不需要出现负增长。当然现实情况是2008年销售面积负增长19.7%,这是由外部风险因素叠加导致,因此实际上2008年末地产已经严重超卖。而在本轮周期,若地产市场要在一年内消化过去几年的透支量,则销售面积需要负增长24%。此外,如今基建与制造业增速也远不如当年,如果不考虑海外风险因素,如今钢铁需求前景较2008年时更不利。供应端的增速会相对2008年有利些,但也不容乐观。供需汇总来看,2008年钢产量增长1.1%,产能增长14%,全年钢铁过剩程度增加约15%,在最差的10月,过剩增加度超过30%。2020年钢铁供应增幅2.5%,如果要达到2008年的过剩增加度,则需求需要下降12.5%,如果地产按悲观的预期走,上述幅度的需求下滑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钢铁盈利跌回2015年水平的条件:回顾近4年钢铁供需的变化,2015年-2019年国内钢铁需求累计增长1.9亿吨,增幅23%。2015年-2019年钢铁产能增加0.9亿吨,淘汰1.2亿吨,另外环保限产的一紧一松相互抵消,累计产能净变化-0.3亿吨。供需合计,钢铁行业过剩度累计减少2.2亿吨。成本曲线形态方面,由于2017年淘汰的地条钢属于低成本产能,因此当前的成本曲线前段应该较2015年时更高、更陡峭。而成本曲线边际段则由于电炉产能占比的增加而变得斜率更平缓,这段占比大概在10%左右。综合来看,如果行业供需过剩度的变化在10%以内波动,行业盈利波动弹性较小,如果盈利要跌回2015年水平,即产能过剩度回到2015年水平,则需要钢铁需求下滑20%左右。


铁矿石价格跌回2015年水平的条件:回顾近4年全球铁矿供需的变化,2015年-2019年全球生铁产量累计增长1.17亿吨,增幅10.1%,对应62%品位的铁矿石当量为1.9亿吨。2015-2019年四大矿销量累计增长仅约300万吨,供应端受益的主要是海外非主流矿,这从中国的进口数据可以看出来,2015-2019年我国铁矿进口累计增长达1.1亿吨。成本曲线形态方面,低成本四大矿增量有限,因此成本曲线前段仅略有延长,而中段则延长最多,边际段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后者对应的是国产矿的增加。总体来看目前的铁矿成本曲线是2015年时的拉长版,同样需求量下对应的行业边际成本在新曲线中要低于老曲线,即新曲线纵向下移。因此如果目前的铁矿需求降回2015年水平(即全球生铁产量下降1.17亿吨,降幅9.2%),则矿价将低于2015年。所以要使矿价跌回2015年,对应的生铁产量下降幅度应少于9.2%,大约在5%-9%之间。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地产的长期下行压力、钢铁供应释放的风险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No.1

复盘次贷危机


01

2008钢价暴涨暴跌


次贷危机期间,钢价走势波幅巨大。在股市已经开始大幅下跌的前半段(2007年10月-2008年6月),钢价上涨超过40%,后半段(2008年6月-2009年3月)则下跌40%。本文复盘希望重现当年钢价逆势上涨及随后逆转暴跌的过程。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02

危机前期各国央行强力救市


次贷危机出现在2007年初:全球股市见顶时间在2007年10月,而美国地产市场出现问题的时间更早。美国房价同比增速早在2004年8月已经见顶,随后房价增速虽然回落,但一直维持在正增长区间。美国地产泡沫由杠杆推动,只要房价不出现负增长,情绪的正反馈就能维持。2007年1月房价首次出现同比下跌,次贷风险开始显现,4月第二大次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在10月前,已陆续有大型房地产信托公司、商业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美、法、英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卷入次贷危机,在10月股市见顶前,流动性危机其实已经蔓延。


各国强力救市:与此同时,各国相继推出救市政策。2007年8月各大央行多次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累计额度达数千亿美元。美联储在9月调降联邦基金利率50基点,10月美国财政部帮助金融机构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用以购买陷入困境的抵押证券。


显然次贷危机在2007年10月前已经非常严重,股市波动率加大,但各国央行推出的救市政策稳定了市场情绪,道指在10月创出历史新高。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03

2007年10月国内地产周期处在过热阶段


经济短周期处于上行中后段:国内的情况与海外有所不同。从PPI来看,国内上轮经济周期底部出现在2006年初,PPI从低点1.8回升至2007年10月的3.2,CPI从0.8回升至6.5。历史上我国经济短周期为3年左右,该轮回升时间已经较长,时点上处于短周期上行的中后段。


地产销售过热:21世纪前十年我国地产处于高速增长期,2006-2010地产销售面积平均增速在15%附近。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在2007年前10月达到31%,并未受到期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事后看,该增速已经远超当时的合理增长中枢。同期,其他地产指标如房价同比(+10.6%)、新开工同比(+22.6%)也同样上升至高位,国内地产处于过热阶段。


钢价从2006年初的周期低点开始上涨,上海螺纹钢价格从3000元/吨上涨至2007年10月的4000元/吨,与经济和地产周期同步。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04

危机期间的地产演变


外部风险传染:自次贷危机开始一年后,尽管各国央行多次推出了强力救市措施,但危机并没有好转迹象。200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受到重创,瑞银、花旗、瑞穗等公布巨额损失,英国、德国均有大中型银行被政府接管。房地产市场继续恶化,地产销售、房价加速下跌。同时危机向更广泛的实体领域蔓延,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最高。国内外股市也开始大幅下跌,在全球风险厌恶的环境中,国内地产的乐观氛围在2008年上半年被逆转。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国内地产自身周期见顶:在2007年末国内地产市场本身处于过热状态,销售面积累计增速最高达到32%,且增速的复苏时间已有2年,这轮上行从时间和空间上均已较为充分,本身就存在向下均值回归的动力。内在的调整需求叠加外部系统性风险,地产销售面积在2008年初就开始负增长,销售增速恶化的趋势一直持续至Q4。


国内救市与逆转:国内的救市政策出现在2008年Q4,10月五部委发文减免地产交易税费、降低贷款利率下限和首付比例,11月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后续又接连出台支持地产发展政策。政策出台后地产市场快速见底回升,销售面积单月增速从11月的-33%收窄至12月的-2%,并在次年全面恢复正增长。地产市场之所以能快速回暖,一方面由于政策刺激力度较大,另一方面当时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居民负债水平较低,自身内在矛盾并不严重,调整性质只是在外部风险传染下的一次短周期调整,因此销量深度调整后地产行业本身存在向上均值回归的需求。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05

钢铁需求变化


强弩之末的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上半年钢铁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速高达15%,这与地产市场预期逆转后加快周转有关。Q2地产销售负增长幅度已达双位数,开发商趋于悲观,导致Q2土地购置面积也转向负增长,然而Q2新开工面积增速高达14%,且5、6月增速显著高于4月,反映的是开发商加快项目达到可预售状态、以回笼资金。地产开工的加速推升钢铁需求,尽管2008年钢铁产能也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但在6月钢铁仍达到产能短缺状态,钢价暴涨。


急剧恶化的2008年下半年:在地产最后的开工潮结束后,钢铁需求逆转向下,国内表观需求量在8月转为同比负增长,10月负增长幅度达到-18.7%的最大值,钢价在当月见底。上海螺纹钢价格从6月的高点5710元/吨跌至3210元/吨,跌幅43.7%。10月单月钢产量同比-17%,如果产能增速按全年的14%算,10月行业过剩度同比增加31%,对应着钢价超过40%的跌幅。


2008年钢铁外需并未崩塌:虽然2008年的危机中心在海外,但该年钢铁外需并未明显恶化。虽然2008年上半年钢铁出口同比下降20%,但这主要是由国内的需求旺盛、产能短缺造成,海外需求并未过度恶化,上半年美国工业产出同比负增长幅度仅为1%。下半年在国内需求转差后,钢铁出口反而恢复正增长。钢铁外需真正恶化的时间在2009年,当年出口同比下降58%。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No.2

本轮下行的异同


01

本轮周期过热时间更长


2008年地产调整前的过热时间仅3个季度:2007年那轮地产周期繁荣起点在2006年初,实际上在2006年地产销售增速也仅是呈现企稳回升的状态,并未出现过热。从增速上看,地产的过热是从2007年4月开始,到销售见顶持续时间仅有3个季度。


本轮过热时间长达4年:本轮地产繁荣的起点在2015年初,销量过热则出现在2016年,2018-2019年销量增速虽然回落,但未经历显著负增长,销量绝对水平仍处于过热状态。实际上起于2015年的地产销售繁荣应该在2018年发生向下的均值回归。但外部摩擦的出现使得政策宽松提前推出,在地产周期顶部推出的刺激政策使得地产销量在高位横盘,地产的均值回归中断,房价同比增速在2018年初重新拐头向上,地产销售天量一直维持至2019年。因此相比于2008年,本轮地产过热时间要长的多,累积的矛盾也更深。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02

本轮地产透支程度更甚


2008年地产调整前的透支度并不高:2006-2010年地产销售面积复合增速为13.5%,假设此为期间地产销售面积的潜在增长中枢,则可以测算在2008年前地产销售的透支量。2006-2007年地产透支量约0.6亿平,占2007年销售面积的8.6%,透支幅度并不高。


本轮地产销售透支量测算。以2010-2015年的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均值5.5%为期间的潜在合理增速,按照增长中枢逐步下移的合理趋势,2016-2019年的中枢值应低于2010-2015年,我们姑且乐观地假设该值为5%(当然它也有可能更低,我们先算算在乐观情况下的地产透支量)。然后再以特定年份为基数、5%的年增速来测算2014-2019年地产销售面积的合理水平,与实际销售面积对比后得出2014-2019年地产销售透支量约4.3亿平米,占2019年销售面积的25%。相较于2008年,此轮地产调整的均值回归压力更大。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03

钢铁供需环境的历史对比


地产、基建、制造业前景均不如当年。由于2008年时地产销售透支量更低、潜在增速更高,所以要消化当时的透支量,只要2008年销售面积增长5.7%即可,甚至都不需要出现负增长。当然现实情况是2008年销售面积负增长19.7%,这是由外部风险因素叠加导致,因此实际上2008年末地产已经严重超卖。而在本轮周期,若地产市场要在一年内消化过去几年的透支量,则销售面积需要负增长24%。此外,如今基建与制造业增速也远不如当年,2008年基建与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22.7%、30.7%,对地产下滑形成较有力的对冲,而2019年底两者投资增速仅为3.3%、3.1%,且在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两者也出现较大负增长。整体看,如果不考虑海外风险因素,如今钢铁需求前景较2008年时更不利。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钢铁供应增速低于2008年。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2008年钢铁产能增速约14%。近年受制于产能限制政策,钢铁产能净增已经明显放缓,但后期的产能置换项目集中投放将带来供应压力的上升。产能置换名义上是减量置换,但实际上由于执行过程并不一定严格遵守规定,产能置换大概率会导致产能净增。另外,由于被置换产能往往高成本低效率,生产能力本就偏低,而新投产产能一定是装备更为先进、生产效率更高,这导致目前盛行的产能置换在无形中增加了行业的供给。我们统计2020年高炉产能置换项目投放规模在7000万吨左右,投产时点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另外电炉也有2700万吨增量。再考虑高炉和电炉的退出产能后,2020年钢铁供应能力净增量在2830万吨左右,增幅2.5%。考虑到高炉投产时点很多在年底,预计2021年的供应压力将继续上升。


供需汇总:2008年钢产量增长1.1%,产能增长14%,全年钢铁过剩程度增加约15%,在最差的10月,过剩增加度超过30%。2020年钢铁供应增幅2.5%,如果要达到2008年的过剩增加度,则需求需要下降12.5%,如果地产按悲观的预期走,上述幅度的需求下滑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No.3

价格的下行弹性


钢价的弹性除了取决于供需总量变化,还取决于成本曲线的形态和当前边际成本的位置。即便本轮周期调整中,钢铁产能利用率的回落幅度与2008年相当,也不能得出钢价跌幅也相当的结论。


钢铁盈利跌回2015年水平的条件:回顾近4年钢铁供需的变化,2015年-2019年国内钢铁需求累计增长1.9亿吨,增幅23%。2015年-2019年钢铁产能增加0.9亿吨,淘汰1.2亿吨,另外环保限产的一紧一松相互抵消,累计产能净变化-0.3亿吨。供需合计,钢铁行业过剩度累计减少2.2亿吨。成本曲线形态方面,由于2017年淘汰的地条钢属于低成本产能,因此当前的成本曲线前段应该较2015年时更高、更陡峭。而成本曲线边际段则由于电炉产能占比的增加而变得斜率更平缓,这段占比大概在10%左右。综合来看,如果行业供需过剩度的变化在10%以内波动,行业盈利波动弹性较小,如果盈利要跌回2015年水平,即产能过剩度回到2015年水平,则需要钢铁需求下滑20%左右。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铁矿石价格跌回2015年水平的条件:回顾近4年全球铁矿供需的变化,2015年-2019年全球生铁产量累计增长1.17亿吨,增幅10.1%,对应62%品位的铁矿石当量为1.9亿吨。2015-2019年四大矿销量累计增长仅约300万吨,供应端受益的主要是海外非主流矿,这从中国的进口数据可以看出来,2015-2019年我国铁矿进口累计增长达1.1亿吨。成本曲线形态方面,低成本四大矿增量有限,因此成本曲线前段仅略有延长,而中段则延长最多,边际段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后者对应的是国产矿的增加。总体来看目前的铁矿成本曲线是2015年时的拉长版,同样需求量下对应的行业边际成本在新曲线中要低于老曲线,即新曲线纵向下移。因此如果目前的铁矿需求降回2015年水平(即全球生铁产量下降1.17亿吨,降幅9.2%),则矿价将低于2015年。所以要使矿价跌回2015年,对应的生铁产量下降幅度应少于9.2%,大约在5%-9%之间。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中泰钢铁】积重难返——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


No.4

风险提示

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地产的长期下行压力;钢铁供应释放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