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非遗丨羌族古典叙事长诗《羌戈大战》

《羌戈大战》是一部流传于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民间叙事体长诗。

诗中包涵着大量远古的历史、民族、文化信息,是羌族民间史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绵阳非遗丨羌族古典叙事长诗《羌戈大战》

2011年5月23日,四川省汶川县申报的"羌戈大战"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戈大战》的基本内容是:在遥远的古代,羌人的祖先从西北向西南游牧迁徙。当其中的 一支游移到岷江和湔江上游丰美的河谷台地时遇到了名叫“戈基”的一个部落。其人高鼻梁深目,身强力壮,能征善战。羌人与之几起交锋,屡战皆败,已经到了准备弃地而逃的地步。幸运神灵在梦中启示,乃于颈上帖羊毛作标记,以尖硬锋利的白石英石为武器,再与戈基人沙场决斗,终于战而胜之。从此羌人得以在岷江和湔江上游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成为“有语言、有耕牧、知合群的民族”。为了报答神恩,羌民族世世代代都以白石象征最高的天神,供祭于庙宇、山坡以及每家每户的屋顶白塔之中,朝夕膜拜,虔诚之至。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绵阳非遗丨羌族古典叙事长诗《羌戈大战》

《羌戈大战》以生动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叙述手法将一段羌祖先的传奇经历演绎的淋漓尽致,同时还伴随着大量关于“戈基人”形象生动描述,反映了古羌人对待“戈基人”的复杂心里状态,两个民族之间相互斗争融合的历史关系。

《羌戈大战》这一史诗能教育人民热爱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凝聚力量,激发羌族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