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多年入選高中教材,開頭不華麗,卻是作文範本,為何

很多學生以為,好的開頭就是要有華麗辭藻的堆砌,有由彼及此的委婉曲折,為了追求所謂的形式美而挖空心思,就是不想好好說話。

《故都的秋》多年入選高中教材,開頭不華麗,卻是作文範本,為何


今天,我們來看看名篇《故都的秋》的開頭是怎樣的。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作家郁達夫的名篇,被選入高中必修課文多年,一篇具有“悲涼美感”的散文。全文蘊含著深沉的故都之戀、故國之愛,能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對故土的熱愛。

郁達夫《故都的秋》的開頭——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故都的秋》多年入選高中教材,開頭不華麗,卻是作文範本,為何


《故都的秋》的開頭又有何特點?


第一、單刀直入

標題“故都的秋”包含兩個字面信息:地點,季節。

第一句前半句寫秋天給人的總的感覺,後半句寫北國的秋的特點,第二句寫回故都的原因。

兩個長句子,全部與標題直接相關。語言上,乾淨利落。


第二、提挈全篇

開頭說故都的秋的特點是“清”“靜”“悲涼”,後文寫故都的槐樹、秋蟬、秋雨 和果樹,都體現了這三個特點。

再加上這個呼應開頭、總結全文的結尾“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結構上,文章真的如妙手偶得,渾然天成。

《故都的秋》多年入選高中教材,開頭不華麗,卻是作文範本,為何


第三、手法自然。

第一句運用了襯托手法。以無論什麼地方的秋天的“好”正面襯托故都秋天的“好”,既表明了自己對平常所見“秋”的一喜愛,後面把秋天寫得那麼真切可感,原因就在於此;又突出了對北國之秋的特別感情,為下文張本。可謂一箭雙鵰。

第一句用了排比的修辭。三個“來得”句式連用,情感綿長,突出故都在作者心中的分量。這樣充足的蓄勢,讓人特別期待下文。

兩種手法的運用都不著痕跡,好像是隨著作者的感情自然而然跑出來的。


第四、語言質樸。

全段80個字,沒有一個表修飾的形容詞,讀者卻願意一讀再讀。

郁達夫只不過用了兩個名詞“秋天”,一個副詞“總是”,一個語氣助詞“啊”,還有一個表示輾轉各地的長句子,就把對故都濃濃的情誼傳達了出來。

高手都是這樣吧,化腐朽為神奇,於無色處見繁花。

這個開頭,如秋天的風,在低處久久盤旋,沉鬱綿長,值得一讀再讀,值得好好品鑑。

《故都的秋》多年入選高中教材,開頭不華麗,卻是作文範本,為何


什麼樣的開頭大家都喜歡讀?不故弄玄虛,不堆砌辭藻,自然入題,有真情實感。至於寫作手法,它只是為內容、情感服務的,不要勉強。


一篇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我在南京看太陽》,其開頭只有一句話:

八十年前的南京,沒有太陽。

十一個字,有無窮的魔力。一瞬間,各種黑白的畫面,紛繁多樣的思緒,以前和現在的南京,等等,都在腦海裡一一閃現,交疊。


這個開頭和《故都的秋》一樣,扣題,直接入題,簡潔,樸實無華,情感充沛。說得玄一點,就是真誠。

那麼,你喜歡什麼樣的作文開頭?

或者,你喜歡哪一個開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