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1938年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进攻?除了抵抗,大清烂摊子帮了忙

对于日本大家肯定很熟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们的邻居,还有就是我们曾经跟他打了一场长达十四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凭借舍生忘死的精神最终获得的胜利。现在问题来了,日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为什么在武汉会战后长期没有大的动作。

日军1938年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进攻?除了抵抗,大清烂摊子帮了忙


首先当然就是我军坚持抗日,正面战场重兵集团与日军绞杀。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

除了我军利用“以空间换时间”拼死抵抗外,我国道路破败,基础设施落后也帮了大忙。清朝由于民族二元制的原因,无法有效调集全国的资源。在清朝灭亡后,我国袁世凯后陷入了军阀混战,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样的结果就是基础设施无暇顾及,从而造成了运输线的落后。这在战争初期制约了我军,才导致淞沪会战的失败。我军的支援部队,无法有效阻击从杭州湾登陆的日军第十军。

日军1938年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进攻?除了抵抗,大清烂摊子帮了忙

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这个问题也开始制约日军。日军后勤无法有效供给,使得战场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沿线。这样,我军防御更加方便,而且由于日军机动无法施展开才避免我们被各个击破。最终拖住日本一百到一百五十万兵力。我军华北地区沼泽遍布,华中地区道路泥泞。而在西部则是丘陵和高山遍布,日军很难快速集中兵力。

日军1938年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进攻?除了抵抗,大清烂摊子帮了忙

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你会发现大型会战都集中在这些铁路沿线。就算是远离铁路沿线的雪峰山之战也是为了保护空中运输线,芷江机场。

而且,日军在我国一直无法得到他们想要的石油资源,这也最终导致与美国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最终,日军在两线作战的死局中渐行渐远最终战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