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马致远,是撰写散曲的高手,他有“曲状元”之称,因为著名的《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一曲小令让人回味无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这首元曲太有名,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马致远是元曲作家,实际上,他也是元代知名的杂剧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三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为“一代文学之胜”,各有千秋,说马致远受到杜甫的影响,似乎有些口说无凭,通过对比马致远的杂剧 《汉宫秋》和杜甫的 《咏怀古迹五首》,以及比较其他杜诗,则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汉宫秋》是马致远创作的历史剧,全名为《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王昭君出塞和亲。全剧共四折和一个 楔子,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根据真实的历史而改编。

《汉书·元帝纪》: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 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而杜甫的 《咏怀古迹五首》第三首也是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对照这两个作品,则可以发现马致远对杜甫诗歌很熟悉,他在作品中引用杜诗,信手拈来,甚至也化用了《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诗句。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在《汉宫秋》第二折【贺新郎】曲牌中,有“您须见舞春风嫩柳宫腰瘦,怎下的教他环佩影摇青冢月,琵琶声断黑江秋!。”意思不难理解,和《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后两句意思相近,

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在选拔后妃宫人时,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杜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而同样的悲声,也出现在《汉宫秋》中。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除了《咏怀古迹五首》,在《汉宫秋》里还可以找到其他杜诗的影子。

在第二折【牧羊关】曲牌中有“兴废从来有,干戈不肯休。”杜甫的《复愁十二首》其六为“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第一句诗中,后半句一模一样,前半句也很容易可以看出借鉴。

在杜甫的诗中还需要点明胡虏,而在《汉宫秋》里,是不言自明的背景。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第三折中的【七兄弟】曲牌,“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从杜甫的《阁夜》诗中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场景和意境,同样描写了边关悲壮的鼓角声。在《汉宫秋》的故事发展里,正是王昭君离开家国时,听着边塞的鼓角,更添悲情愁绪,在这里引用杜甫的诗意,恰到好处。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为什么马致远喜欢杜甫的诗,甚至可以说是推崇杜甫呢?对马致远来说,杜甫是他隔代的知己。

马致远与杜甫有着相似的人生历程, “昭君出塞”历史这一题材,对于他们有着深刻的感触,从而,他们都以此为主题来创作,抒发情怀,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同样关注战争中个人的遭遇和命运。

在《咏怀古迹五首》中,杜甫表达了对昭君的同情,对她的和亲给予了公正的客观评价;又暗寓了诗人高才受屈、流落飘零之愤,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在《汉宫秋》中,马致远也充分表达了对昭君请往和番邦壮举的赞扬,而偏重汉元帝和昭君的爱情悲剧。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和杜甫的仕途失意一样,马致远早年也曾追求功名,但未找到出路。他的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晚年的马致远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从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

因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马致远在感叹自己的命运时,也为杜甫的命蹇时乖而产生共鸣,杜甫的创作理念和思维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其实,不仅是马致远,杜甫的诗对元曲作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整个元代社会,杜甫极受推崇,流传的杜集选本多且分类细。元曲作家多是专事创作,他们对前代诗歌有着广泛深入的学习,文学文化修养深厚。在杂剧中,杜诗运用非常多且水平高。

所以,在《汉宫秋》中看得出杜诗的痕迹并不奇怪,也充分表明了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这也是后代文人对诗圣的推崇。

最后,推荐听胡德夫演唱的《来甦秋思》,这是用古法来演绎《天净沙·秋思》,他沧桑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听到了千年前的回响。


〈参考〉

元曲作家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理解和接受

〈完〉


唐诗和元曲有联系?从《汉宫秋》看杜甫对马致远的影响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