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作文更有文采(四)

整句散句要結合

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結構形式。形式整齊勻稱,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叫整句。我們平常見到的對偶句、排比句、對比句、反覆句等都屬於整句;形式不同,長短不一的,叫散句。整句和散句,是當多個句子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指它的結構形式而言的。

整句的效果是:節奏鮮明,語勢強烈,音調和諧,易於上口;散句的效果是:錯落有致,富於變化,形式靈活。

整句在古文當中應用的最多,成就也最大。同學們隨口就能吟誦的很多名句大多是整句的形式。比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陋室銘》)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

這些古人名句,讀可成誦,吟可合韻,賞可撫掌,千古佳句。現代作家也很講究整句的運用,但是一般跟散句結合起來用,這樣,就把整句和散句的不同效果體現出來,使文章既整齊和諧,又靈活錯落。

先整句後散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請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匆匆》)

先用整句,一氣呵成地用燕子、楊柳、桃花等顯示季節更替的景物,說明大自然的永恆和時光流逝的痕跡。後用散句,用轉折和反問,生髮出“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的感嘆,感嘆時光流逝的無奈和留戀。

  整句散句穿插:“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春》)

朱自清先生無疑是整散結合運用的大師。讀這段文字,同學們會感到親切可愛,嫵媚動人。除了運用了擬人手法,主要原因就是在散句中插入大量整句,包括反覆、排比等。其中“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坐著,躺著”、“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是四對雙齊句,而“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是一組排比句,而這些整句之間,相較又都是長短不齊的散句,就是這種整句與散句的有機結合,才使這段 語言顯得美輪美奐。

當代學者吳功正先生寫過一篇《阿里山紀行》的散文,文章的語言美感十足,給學過的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整句散句結合的典範。

“滿眼是未加採伐的原始森林。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了。那是靜謐的世界、淨潔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是禪的世界。偶有人聲也是悄悄的,捨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彷彿要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不再吐出來。”

首句是個總起句。接著用一個對偶、一個小排比描寫林中之靜之淨;後面用排比進一步說明靜、淨的極致。最後散句描寫人們對靜、淨的享受。本段語言典雅凝練、和諧暢達,整句散句多樣,節奏感強,富於音樂美。

欣賞完上面三段整句與散句相結合的段落,同學們對多樣句式穿插使用的妙處有了初步的領會。這些文字讀起來之所以感覺很優美,是因為語言的節奏感在起作用,因為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使語言明顯地有了節奏感。語言有了節奏感,就有了一種音樂美。語言如果有了音樂美,那還能不優美嗎?

整句與散句相結合,交替使用,相互嵌鑲,是漢語遣詞造句成章的通行做法,是一種讓語言優美的重要技巧。寫作文,只要學會整句與散句相結合的技巧,語言就會優美起來。對此,老舍先生曾說過,“她是個活潑可愛的姑娘,她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她的個子不高。”這樣的句子,句法單一,形式呆板,沒有變化。他認為要是改成下列形式,就活潑起來:

她是個活潑可愛的姑娘,大眼睛,小嘴巴,個子不高。

這樣一改,就有了變化,有變化,語言就活潑起來了。

很多同學在作文中也能體現這種兩相結合的形式,從而給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如一位同學的作文中:“我們既需要裝束美麗的黃鸝,也需要好高騖遠的蒼鷹。既需要埋頭苦幹的老黃牛,也需要昂首疾弛的千里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早創曠世偉業。”先整句,後散句,長句和短句交替使用就使文章的語言變化多姿,產生特殊的美感。

再比如: “任何的收穫不是巧合,而是每天的努力與堅持得來的。人生因有夢想,而充滿動力。 不怕你每天邁一小步,只怕你停滯不前;不怕你每天做一點事,只怕你無所事事。 堅持,是生命的一種毅力!執行,是努力的一種堅持!”

先散句後整句。語氣越來越重,氣勢越來越足,起到了強化中心的作用。

本節和上節都是講句子形式變化的。長短結合,整散穿插,才使我們的語言變得靈活多樣,參差錯落,節奏明快,和諧自如。既可描繪狂濤磅礴,高山崩塌之勢;也可表達溪水泠泠,蟬躁鳥鳴之音。何況,我們祖國的語言本就豐富多彩,韻味無窮,經過巧妙搭配之後,文章的語言即可形美意真,可看、可聽、可品、可思、可悟,恰似一頓美文饕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