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多枚Offer以後,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拿到多枚Offer以後,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邁入4月,美國大學放榜接近了尾聲,同學們已經陸陸續續拿到自己的申請結果。除了等待waitlist轉正的學生之外,其他同學都面臨著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


確定最終入讀的學校!

拿到多枚Offer以後,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面對自己拿到的多個Offer,每一所學校都是自己辛辛苦苦選出來,無法割捨的。那麼在喜悅的同時,擁有這樣一個“甜蜜的負擔”,家長和孩子要如何進行權衡,科學的選擇學校呢?


首先,列出一些評判選擇offer的標準。標準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大部分。


客觀:所謂客觀的標準就是一些實際一定存在的,不會因為你的主觀因素而改變的標準,這些客觀標準圍繞的一箇中心思想就是性價比。


拿到多枚Offer以後,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回報

先從回報來講,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成本是一時的,而回報是長遠的,所以在挑選offer之前必須理性考量一下每個offer或學校能帶給你長遠的回報是什麼。


建議大家在出國留學前,先對自己以後所要從事的事情有一個規劃:


1、讀完這個階段的學位後,你是希望繼續申請攻讀更高一級的學位還是直接就業。


2、如果是就業你是希望留在國外就業還是回國就業。


你在明確了自己以後想要從事的工作和想法之後,就會有一個目標,因為所有的目標都會有一個比較發達的核心城市,你在挑選學校時就必須儘量向這些學校靠攏。如果你是學 CS 的,就比較建議去加州,如果你是學 Civil Engineering 的,就比較建議去一些基礎建設比較發達的城市,比如加州、紐約、芝加哥、休斯頓。在這些城市完成學業你往往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地理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


這裡我可以簡單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公司在選人的時候會比較看重地理位置這個因素:


第一點,它對於本州、本城市的學校會比較瞭解,而它本身可能也已經吸納了很多來自這個學校的校友;


第二點,如果你在外州讀書,這個公司想要招你,它就有義務付給你一筆relocation fee,幫你搬家,幫你在這個新城市安頓。所以大多數公司還是非常願意招收本地的學生。


例如,位於加州硅谷地區的佛利蒙市的西北理工大學(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雖然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硅谷優越的科技環境與學校管理者的通力合作,為該校營造出獨特的教學、實踐環境。學校的畢業生也遍佈國際知名公司,如INTEL,CISCO,HP以及ORACLE等。


拿到多枚Offer以後,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排名

排名分為專排和綜排。


回到最開始,大家要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如果你想要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就建議選擇專排更高的學校,因為這是研究生或博士生入學比較看中的一點;如果你想要工作,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回國工作,我還是比較建議大家選擇綜排更高的學校,因為國內的大部分用人單位對於綜排的認識大多數情況下來說比專排要高。


同樣,排名也分為U.S.NEWS、ARWU、THE、QS排名,在擇校和這些大學排名之間,我們究竟應該相信哪個?下面簡單介紹4種大學排名以及它們的側重點,供大家在選校時參考。


拿到多枚Offer以後,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在選校的時候,要看自己的個人條件、自身與學校的匹配度決定學校,一定要真正瞭解自己的需求,瞭解到底是適合去哪些學校讀。


成本

因為性價比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return,另一個就是expense。


首先第一點學費,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在學校的官網上找到,然後學校在給你offer的時候也會給你一個對於學費的estimate;


生活費這個方面就因人而異,看你的生活標準了,但是一些通識還是可以幫你對這個城市的生活費有一個比較準確的瞭解的,大部分可以在網上找到。


公立與私立學校

下面來介紹一下公立大學和私立學校的區別。
學校性質:公立院校的主要為聯邦政府、州政府的稅收撥款或地方政府部門的撥款;私立院校的主要經費來源為教會、校友會、企業界、基金會等方面的贈款及從這些款項累積而成的捐贈基金所得的收益等。


建校時間:私立大學的歷史比公立大學遠為悠久,美國傳統名牌大學如東部常春藤聯合會的8所院校,都是私立的;直到19世紀後半期,一流的公立院校(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才紛紛崛起。


拿到多枚Offer以後,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評分

所有的標準我們已經簡單地介紹完畢了,下面就用說說怎麼利用這個標準決定接不接受Offer。


比如有一個學生拿到多所學校的Offer,用一張表格,把幾個客觀評判標準都列在裡面,從 1 到 5 給他們做了一個排名,分數越高代表這個學校相對於這個標準來說越好。


成本這些就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的東西,大家只需要勤快一點去查詢一下各個學校的學費、生活費這類,做一個評估。綜排、專排也是如此。


把這些ranking打完之後,就可以根據自己對各個criteria的重視程度給每個criteria 賦予不同的加權,然後進行求和,大概就可以算出從純客觀的角度來說,那個 offer 最適合自己。


把這些 percentage 加起來佔到了 70%,剩下的 30%留給了主觀標準,然後再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給這些主觀標準加以權重,計算出每個offer的得分。如果某兩個offer在客觀標準評判上得分比較接近,就根據自己的主觀標準來決定,因為留學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大家還是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如果每天都過得不開心,意義也會被削減。


拿到多枚Offer以後,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結論與建議

我們在選擇最終offer的時候需要考慮各種標準,比如就業前景、花費、專排、綜排、城市規模、氣候、師生比、公私立,是否藤校各類。在這裡給各位同學一些建議。


第一,評判因素客觀在前,主觀在後,因為個人覺得更多依賴客觀因素做出來的選擇會相對而言比較理性


第二,是合理分配權重,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掌握的信息為每個權重分配百分比,不能某項權重過高或某項權重過低。


第三,既要有自己自主的思考,又要參考他人的意見,避免自己的主觀因素過多影響了offer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