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中的陳康肅性格暴躁、行為不檢,為什麼官還能越當越大?

初中有一篇課文《賣油翁》,這一篇的主人公是陳康肅公,康肅不是他的名字,是他的諡號。他的本名叫堯諮。

入選課文的《賣油翁》被刪掉最關鍵的一句話,導致《賣油翁》的整篇文章表達的意思產生了逆轉,陳堯諮成了一個反面的典型。歐陽修寫《賣油翁》主要想表達什麼呢?我在《 》中有詳細分析,這裡就不展開了。

很多人對陳堯諮的印象就是一個被賣油翁教訓的形象,一個驕傲的形象。歷史上的陳堯諮真的這樣嗎?

歐陽修的恩師晏殊,也就是《清平樂》中由喻恩泰扮演的那個形象,他與陳堯諮做過同僚,所以歐陽修只能算是他的晚輩。當然等一下還會講到晏殊與陳堯諮的事情。

《賣油翁》中的陳康肅性格暴躁、行為不檢,為什麼官還能越當越大?


一、學霸的存在

陳堯諮是一個學霸,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他是公元1000年中的狀元,這個年份很好記,這一年他三十歲。有些人說30歲中狀元有什麼神奇的。30歲的確不神奇,神奇的是狀元。

你想想能打敗當時所有北宋士子,取得頭名是有多艱難?想想都能想象出來了。

對於別人來說拿個全國狀元真的很難,但對陳堯諮家拿個狀元還真的不是難事。因為11年前他的大哥陳堯叟中了狀元,那一年他大哥才28歲。他的二哥陳堯佐和他的大哥同一年參加科舉,陳堯佐中了進士。

知常容看到這段歷史,不是對一家出了二個狀元感到神奇,而是對陳堯諮的母親是如何將這三個孩子教育成材有些興趣。他的母親是馮氏。

《賣油翁》中的陳康肅性格暴躁、行為不檢,為什麼官還能越當越大?

家本富,祿賜且厚,馮氏不許諸子事華侈。——《宋史·列傳·卷四十三》

光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母親對兒子的教育有多嚴格。後來三兄弟都當官了,有一次陳家又有子孫中舉,賓客來到家中,發現只有他父親陳省華坐著,這三個兒子都站在父親旁邊,連個坐的位置都沒有。

前來道賀的賓客覺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因為長官站著自己坐著顯然不合適,來做客自然站著也不合適。

兩難之下,這幫賓客就找了一個藉口,全部溜走了。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陳家的家教到底有多嚴格了,不管你的官有多大,回到家中,就只是家中的孩子。

陳堯諮不但是狀元,而且武功不錯,特別是射箭水平,是一名神箭手。中一個狀元或許不神奇,是狀元又是神箭手的,雙重身份或許就陳堯諮一人吧。明代的王陽明箭術也不錯,但他只中進士不是狀元。

《賣油翁》中的陳康肅性格暴躁、行為不檢,為什麼官還能越當越大?

二、一身毛病

俗話說有才華是好事,但有了才華更需要品行護架。陳堯諮年輕時沒少幹混帳事。

中狀元6年後,他擔任主考官,劉師道的弟弟劉幾道參加考試,他就讓他在試卷上做記號,以便識別。劉幾道中舉之後,被人舉報,當時的宋真宗想大事化小,因為他太欣賞陳堯諮的才華了。

沒有想到劉幾道不肯,堅決認為弟弟沒有作弊,最後此事鬧大,兩個都被貶官。

有意思的還在後面。

當時宋朝發生了三件事情:

一是晏殊打人,他用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

二是開封府判官張宗誨喝酒誤事。

三、知開封府陳堯諮喝酒惰事。

這三個傢伙全部被言官彈劾,陳堯諮又一次被貶官。

當然他犯了這麼多錯,最後還能被啟用與他的大哥、二哥關係很大。他的大哥和二哥做人很規矩,為官也是造福一方,不像陳堯諮一樣一身毛病。特別像大哥陳堯叟深得宋真宗信任,雖然屢次被貶,有大哥,二哥照著,自然也沒有任何問題。

三兄弟中走的最早的是大哥陳堯叟,第二個是陳堯諮,第三次走的是他的二哥陳堯佐。他二哥在宋仁宗時期拜相。一前一後照著,不管怎麼折騰都沒有關係。

《賣油翁》中的陳康肅性格暴躁、行為不檢,為什麼官還能越當越大?

陳氏三兄弟

不過論成就陳堯諮最低了,不管是文學還是官位,他的兩個兄弟都曾經執掌相位,但是他卻無緣此位,這也是他一身毛病的代價。

三、為官情況

翻開關於陳堯諮的記載,好事只有二件,壞事倒有一大堆。

第一件好事:他在兼任吏部之時提拔了一些寒族之人,這一點宋真宗很開心,覺得他做的挺好的,所以升他的官。

第二件好事:掌管永興軍的時候,長安地方缺水,他興修水利造福了當地的百姓。

壞事一大筐:

他執政地方的時候,越權使用禁兵保護自己,欺負同僚,最後同僚受不了向皇帝申請辭職。皇帝只能調他去河南做知府。

掌管天雄軍的時候,他看到北宋與契丹邊境的城池年久失修,雖然是和平時候,這也是大事。

他就主持修復城防,這本來是好事,但他做事情不懂得方法,喜歡蠻幹,要求當地老百姓出錢出糧。如果不如他的意,可能當場被杖打殺。當然那些小吏如果不如自己的意願,也會受到如此待遇。

所以從為官方面也沒有多少可圈可點的地方,不如他的二位哥哥。

以他如此爆的脾氣,賣油翁自然不可能是嘲笑他了。他可不是一個愛護百姓之官。

《賣油翁》中的陳康肅性格暴躁、行為不檢,為什麼官還能越當越大?

結語

他貶官的速度很快,次數很多,但重新被啟用的速度更快,比如他在長安幹了幾個月,被人舉報不法,調到河南,再被舉報,再貶官,但是沒有過幾個月又會官復原職,而且越當越大。

一方面受自己兩位哥哥的照顧,另一方面其實是皇帝對他的喜愛。

比如皇帝問他大哥,最近陳堯諮在家怎麼樣。

他大哥說了這麼一句話:

"堯諮豈知上恩所以保佑者,自謂遭讒以至此爾——《宋史·列傳·卷四十三》

這句話就點出皇帝對他的厚愛,但是皇帝的苦心,陳堯諮沒有感覺,他認為自己受到了讒言。直到皇帝下詣列出他一條條過失,他才明白了皇帝的苦心。

說到底陳堯諮是北宋官場的幸運兒或者說是一個另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