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新浪文化」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2018年11月22日19时30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清华大学戏曲进校园——2018校园戏曲节“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第二场大戏宛梆《潼台关》在清华大学精彩亮相,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掀起河南稀有剧种进清华大学演出的高潮。


「新浪文化」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该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报社主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中国戏曲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河南广播电视台文艺部、恒品文化·戏缘APP、河南恭禧文化、郑州赢冠传媒协办。

宛梆《潼台关》又名《状元媒》,讲的是杨延景和柴郡主的爱情际遇。宋王赵光义率郡主柴媚春到边关射猎,被辽将擒住。杨延昭由铜台经过,救回宋王及郡主。大臣傅龙之子傅丁奎也正赶来,宋王误以为是傅救驾,乃将郡主许婚。而郡主爱慕延昭美俊;赠诗寄意、并以珍珠衫相赠。


「新浪文化」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潼台关》剧照

延昭回京,求教于八贤王。八贤王与新科状元吕蒙正解破诗意,奏知宋王。宋王坚持是丁奎救驾,郡主乃请在金殿辩明真假。于是,杨继业、傅龙各率子上殿,吕蒙正令延昭及丁奎当面讲明救驾经过,真相大白。宋王宣称:先王遗训,获得郡主珍珠衫者为郡马。延昭立刻献出珍珠衫,终与郡主成婚。


「新浪文化」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潼台关》剧照

宛梆《潼台关》作为稀有剧种中备受大众欢迎的剧目之一,是由号称“天下第一团”的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精心打造。该剧无论是在唱腔和舞台艺术表演上,还是在舞台的设计和表现上都是极为精致细腻又不失沉稳,特别是宛梆主弦(梆胡)演奏及宛梆唱腔音乐设计都极具地方特色。而张弛有度的故事情节、优美华丽的唱腔和演员精湛的表演更是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赢得阵阵掌声。


「新浪文化」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宛梆《潼台关》演出时观众们反响热烈

宛梆《潼台关》演出前,为提高清华师生参与积极性,拉近中国戏曲与青年学子的距离,还安排有丰富的戏曲体验活动,中国戏曲学院的优秀学子及进清华演出的主演将与清华学子进行零距离互动,走台步、穿戏衣、化戏妆、拍戏照,让清华师生真正领略中国戏曲的魅力和风采。


「新浪文化」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清华师生领略中国戏曲魅力

展演结束后还连夜召开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当晚的演出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宛梆《潼台关》作为非遗剧种,文武兼备、唱法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向清华师生充分展示了它的强大魅力。同时,专家们畅所欲言,对该剧的唱腔、字幕、舞美、故事情节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期待宛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浪文化」2018校园戏曲节之宛梆《潼台关》在清华精彩亮相

宛梆《潼台关》专家座谈会

与会专家有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陶克(少将)、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左奇伟、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清华大学副教授杨怀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小菊、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总经理李志远、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总策划、总导演张建萍等。

宛梆、即南阳梆子,是生长并流行在河南南阳的地方戏。她形成于明末,完臻于清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很早人们称它为“南阳调、老梆子、南阳梆子”。因南阳简称为宛,解放后,改名为“宛梆”。而成立于1951年的内乡县宛梆剧团(现为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是目前国内仅存惟一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