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灯心草

灯心草Dengxincao

JUNCI MEDULLA

来源

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干燥茎髓。

产地

主产江苏、四川、福建等地。

图片

图片点击可放大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灯心草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灯心草

相关名

灯芯、灯心、灯草、碧玉草、虎须草、赤须、铁灯心、朱拌灯芯、灯心炭。

采收加工

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

饮片炮制

灯心草:除去杂质,剪段。

灯心炭:取净灯心草,照煅炭法(通则0213)制炭。

本品呈细圆柱形的段。表面黑色。体轻,质松脆,易碎。气微,味微涩。

性状鉴别

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0.1~0.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 归心、肺、小肠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渗利,微寒能清,既入心、肺经,又入小肠经。 虽利尿清心,但药力和缓,可治热淋、口疮及心烦失眠。

功效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主治病证

(1)热淋。

(2)心烦失眠,小儿夜啼,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用于灯火炙。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清利,故下焦虚寒、小便失禁者忌服。

故事

传说在广东信宜灯心塘有个良家妇女陈氏,正直善良,勤劳,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医生,她自然学到不少医学知识,谁家有人生病,有求必应,药到病除,无治不愈的。自从父母亡故后,她嫁给一个老实贫苦农民为妻,婚后生下一男孩,日子过得挺不错。

话说有对夫妻喜添一女儿,白白胖胖的,夫妻视为掌上明珠,可是出生不久就发生不幸的事:小女儿不吮奶,不哭也不动,继而双目紧闭,口角流水,心跳微弱,面色苍白,已经不省人事了。夫妻舍不得丢掉自己的亲骨肉,请来村里,县里的医生,都久治无效,眼看小女儿活不成了,夫妻急得哭了。村里人赶来看望,有人打听到陈氏能治好小孩的病,叫他们赶快去请她来。

陈氏知道后,马上带上几条白色细长柔软的草药,朝小孩家赶去。陈氏边诊边问病情,诊完后,劝小孩爹妈不要担心,她会治好小孩的病,并叫人准备所需要的东西。她找来一个浴盆,倒入热水,把采来的新鲜药物搓碎搅拌,然后帮小儿洗头、擦身,接着便是烫点,她拆下一段白色草药放在油里蘸蘸,又移到火里烧红,再贴到小孩身上烫,先是额头两点,最后手掌心两点,总共烫了十四点,不一会,烫点起红来,成为痂。然而小孩却无响也无动。此时,陈氏说过几天小孩的病就会好的,她过几天再来看。并嘱咐小孩爹妈严加照顾,说完就告辞了,小孩爹妈再三请她吃了饭再走,陈氏便吃了饭,小孩她爹又给些钱作酬谢。 不久,小孩的病竟奇迹般好起来了,谢天谢地,宝贝儿已开眼了会吮奶,长得更加可爱了,夫妻心里乐极了。后来,陈氏又来看过几次,见小孩无事,也就放心了。孩子的爹妈真不知怎样感谢这位神医,救活了他们的女孩。

后来,不知哪个顽皮鬼竟拾起弃落的白色草药,拿回家试作灯点点灯,灯光明亮。由于它可以作灯点,又因它是陈氏医生从她家乡信宜灯心塘带来的,于是灯点草这个名字不胫而走,从此就叫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