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仁心宅厚,蜀國人才濟濟,為什麼就得到不到天下?

三國時期劉備有五虎大將及諸葛、龐統,真是要風得風要雨有雨!人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皆得可為什麼沒得天下?"

劉備仁心宅厚,蜀國人才濟濟,為什麼就得到不到天下?

首先這句話本身言過其實。“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早源自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大家想想,這司馬徽本身就是諸葛亮、龐統、徐庶人的老師,他向劉備推薦自己的學生難免誇大的成分。其次劉備屬地勢險惡,缺乏發展空間。前期穩定的大後方,像浮萍班無所依託漂泊,強佔了荊州後,才慢慢取了西川,在巴蜀一帶有了根據地。要說安居一隅,巴蜀之地可真是好地方,但畢竟國小民弱,雖然可以說富庶,實際上遠遠比不了曹魏的北方地區。但是巴蜀西南尚屬蠻夷之地,劉備整天還要對付少數民族,這樣一來本就弱小的蜀國更無法北伐。再次是鳳雛龐統“爭強好勝”,導致遇伏早逝,他急於爭功盲目冒進,中了蜀將張任之計,死於落鳳坡前,劉備痛折一臂。四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嚴重違紀無人敢管,關羽驕傲自大,公私不分,張飛嗜酒如命,脾氣暴躁,大法官諸葛亮執行軍法障礙重重。象關羽在立下了軍令狀,還在華容道私放曹操。導致諸葛亮斬馬謖時揮淚不止!

劉備仁心宅厚,蜀國人才濟濟,為什麼就得到不到天下?

另外諸葛亮等要員迷信思想嚴重,硬大將魏延是天生“反骨”,不採納魏延的建議,反而對志大才空的馬謖另眼相看,把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了這隻會“紙上談兵”的馬謖,落得個功敗垂成。何況軍事上碰到勁敵,且扶保的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去世之後,蜀國更是人才匱乏,關興張苞早死,王平之流變成了將領要員。而魏國方面,司馬懿長壽,曹真郭淮等人也都是能征善戰之輩,相比之下蜀國沒落的速度太快,得不到天下就自然而然了。

劉備仁心宅厚,蜀國人才濟濟,為什麼就得到不到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