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2020.1.26——2020.3.20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口述

——白银箱(ICU医生)

白银箱,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生。2020年1月26日作为河北首批赴鄂医疗队驰援疫情一线,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监护室奋战五十五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和“死神”进行了一场搏斗。

“我是中共党员”

这,不是讲台上的表白,更非一时的豪情抒发。在初期对疫情这个敌人不摸底细的情况下,来自河北省人民医院的ICU主治医生白银箱和他的队友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确实是件需要勇气和定力的事情。但是,他(她)们义无反顾,都做到了。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2020年1月26日20:30开”,白银箱的车票上的清晰记录着他和队友们出征的时刻

白银箱的家庭有些不同的是,他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无论是从医学专业上还是白衣天使的职责上,妻子对他前往武汉疫区是很支持的。

“她对我去那边也是非常支持和理解的。虽然也很不舍吧,知道这个家里边也需要我,但这种情况下,国家有难,国家更需要我。咱们一定要站出来。”

国家有难,国家更需要我。这样的语境,在和平年代是少有表达的,一旦听到,它很震撼。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白银箱和队友们到达武汉车站。眼神中除了坚毅,也真实透露出对未知疫情的忧心压力

作为一名主治医生,细微的观察力恐怕是一种职业惯性。白银箱一到武汉,就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一切。这种职业习惯不仅帮助着他专业上的思考,也给我们后来的口述档案采集储备了大量的记忆素材。

“接我们的是几辆公交车,公交车的挡风玻璃上写着“武汉加油”几个字,我当时就感觉到这座城市真的在经历一场大的磨难吧。路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车,就是一些警车,还有拉物资的货车,还有一些骑摩托的快递小哥,可能就是要给生活在小区的人们配送生活物资。在每个街道口上用条幅写着一些特别感人的话,“武汉人不怕输”“武汉人疫情面前不低头”什么的。有好多这样的标语也是感觉这座城市正在进行一场顽强的斗争。”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下夜班路上的白银箱,特意和“不服输、不低头”的字样同框

与死神的较量

一到武汉,白银箱他们就开始了和时间的赛跑。面对危重症患者,他和同事们基于以前的一些经验,迅速采取治疗措施。然而,几天下来,他发现这次的疫情跟以往的情况存在很大的不同。

“我们刚去的时候,接触的这个病人很危重,他们都属于重度的ARDS病人。我们就按照以往的策略给病人进行ARDS治疗策略。比如说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比如说深镇静、肌松、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等。这些措施我们给病人都上了,我们当时能做的都做了。但是发现效果都不是太好。”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告示牌上“床位已满”的字样和旁边迷茫无措的患者,这正是白银箱刚到武汉第七医院的情景

医者仁心,白银箱是个平素在业务上很钻研的医生。首战不利,让本来信心满满的他突然感到了无助,甚至是挫败感。医疗队的重症组医师每天晚上集中在一起开会研究,治疗方案也在不断的更新。有一天,白银箱敏感地觉察到了新的变化。

“发现这些病人能稳住了,在我们这边能够平稳了,虽然他们氧合指数还是挺低的,情况还是挺重的,但他没有往坏的地方再变。处于这个状态时,我觉得情况是有变化的。”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白银箱为病人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血流动力学及肺部情况

尽管在努力调整,尽管治疗方案也在一直更新。但是,凶猛的病毒还是在吞噬着患者的生命。这些时刻也常常像一个重物般,压在白银箱的心上。

“我做ICU大夫这么多年了,上研究生也学的重症,没有感觉自己这么失败的时候。我知道有一些条件我改变不了,但是我就想这个病人要是如果他活下来,该有多好啊。”

在白银箱的回忆中,在武汉的救治过程感觉是在跟死神进行一场搏斗,像掰手腕一样。前期的时候,它可能更要强一些。到了中期的时候,我们就相当于打个平手。到了后期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给掰过来了。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白银箱在查看患者,调节呼吸机

后背上仿佛背了块“冰”

一位38岁女患者,引起了白银箱和同事们的深深同情。这个女患者的母亲刚刚因为新冠肺炎已经去世了,他的父亲和爱人也被确诊,在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她还有一个才六个月的孩子,现在托别人照顾着。然而,病毒是无情的,厄运不断地向她袭来。

“一个突然的病情变化,病人喘憋很明显,呼吸急促困难……后来病人突然心脏停了。我们赶紧抢救。我心里想她太年轻了,才38岁,一定要保住她的命。”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ICU中的工作常态

几名医务人员对患者轮流进行的胸位按压已经持续了20多分钟,但是这个病人心跳一直还没恢复。

“我当时心里边没有想别的,哪怕让我给她按两个小时,甚至是10个小时我也一定要把她救过来。因为她一旦再走了的话,那她这个家庭肯定遭受灭顶之灾吧。我不能让她出事,我们就继续抢救。”

到了40分钟,心电图的图线突然有了跳动显示,患者的自主心律恢复了!在场的医务人员高兴的都想哭了。浑身湿透了的他(她)们,体力消耗也到了极限,大家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直接靠在墙上,动弹不得。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长时间被汗水浸渍的双手

二月的武汉,晚上的气温还是很低的。窗户全开的监护室,和室外的温度相差无几,防护服里面的汗水也随之渐渐变凉。

“过一会你就能感觉到你这个后背上跟背着一块冰一样。特别真实,特别凉。怎么办呢?你就没事也得在病房里老转悠,你一走一活动的话还好一些,一旦停下来的话这种感觉就特别难受。”

真实的“英雄”

对赴鄂医疗队员的口述整理,不需要做流水账似的罗列。因为在他(她)们的讲述中,触动常在,感动也常在。

顺着他(她)们的讲述,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疫情来临时的一线情景,感受到了救治工作的重压和艰辛,获悉了医务战士舍生忘死、抢救生命的真实场景,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称号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深深地感受到来自亲人、家庭对医务人员的温情。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3月14日,随着最后3名患者转移至普通病区后,白银箱(右上)和队友们欣喜欢呼:我们清仓啦

在白银箱的口述中,多次谈到了他眼里的武汉。这是他第一次去武汉,而且是在疫情当中。但是,他觉得武汉整个城市还是给他留下了阳光的印象。他说武汉人民承受了很多,人民很不容易,但是,武汉的印象还是安静有序的,武汉人的心态也有着一种难得的积极乐观。

“一次,我下班回到酒店门口的时候,有一个武汉市民,他可能知道我们河北(医疗队),他就说了一句谢谢你,你们辛苦了,给我们鞠了一个躬。当时我们就感觉到心里特别温暖。”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清仓当天,河北医疗队和武汉七院的重症同行合影留念。这是奋战五十五天后的表情,白银箱(后排右二)和大家如释重负,开心极了

可能还是处于职业惯性吧,白银箱常常细致地观察着身边的一切。对这座他从未到过的城市,他不仅赞美,而且表达得很深刻。

“武汉是个挺漂亮的城市,也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虽然)晚上的街道没有什么人,但是各个高楼大厦的LED灯都是灯火通明。高楼大厦LED灯上都是写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必胜”“中国必胜”这些字,就是让你能感觉到这座城市的不屈和坚强。这个当时对我感触也比较大。”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河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照片档案:墙体上的大字鼓舞着武汉人民,也激励着驰援武汉的逆行者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白银箱和他的队友们也是英雄的白衣战士。白银箱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评价,也是两位“英雄”间的互视对白。

英雄不远,他(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在白银箱这些医疗队员的口述中,身边这些真实的面孔与“英雄”的概念渐渐融合。“英雄”离普通人的距离近了,也更加令人敬仰。

省领导对一个部门作出批示

我国首次因为这个缘由启动全国性哀悼

“战疫”一线档案:赵玉娟口述(下)

河北省档案馆关于恢复现场查档服务的公告

最美的铠甲——“白衣天使”着装的变迁

特稿|“战疫”一线档案:ICU中的“搏斗”

冀小兰

在大家的关注中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