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要学些“无用”的东西,这部豆瓣9.2纪录片给了答案

做为父母,我们常常教孩子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但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很多“无用”的东西才更加珍贵。

01“读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在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第三集“长大”里,讲述了一群留守儿童正通过读诗歌,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在片子里,我们看到很多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内心都有很多的情绪。而很多时候,他们都习惯于把情绪埋藏于心底。

值得欣慰的是,学校别具一格地开设了诗歌课,让孩子学会写诗,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中,有些是正面的情绪。

比如,有个男孩说:“十年后,我想做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为什么孩子要学些“无用”的东西,这部豆瓣9.2纪录片给了答案

诗歌里寄托了他对未来的期待。


还有个男孩说:

“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看见了绿色的风。

它,抚绿了山林树木,烫金了我的小牛;

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

为什么孩子要学些“无用”的东西,这部豆瓣9.2纪录片给了答案

诗歌里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还有个女孩说:“妈妈去广州时,我把鞋子摆在妈妈的鞋子旁边,因为我是妈妈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要学些“无用”的东西,这部豆瓣9.2纪录片给了答案

诗歌里寄托了她对妈妈的思念,对爱的渴望。


还有个男孩说:“种子在大雪下安静发芽,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悄悄长大”。

为什么孩子要学些“无用”的东西,这部豆瓣9.2纪录片给了答案

诗歌里承载了他无处安放的孤单。

看完这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孩子来说,多学一些 “无用”的东西,真的很有意义。

就像这个学校的校长说的,上大学不考诗歌,但是,“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为什么孩子要学些“无用”的东西,这部豆瓣9.2纪录片给了答案

对于山村里的孩子,有在大自然中浸润的天然优势,而城市里的孩子,不妨给孩子多读读诗。


02很多无用的东西,帮孩子的心灵安了一个家。

片子里有个老师说道:“诗歌是孩子表达情感的翻译器。”

其实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很多艺术类的兴趣爱好,都起着同样的作用。

记得之前,姐姐跟我提到为什么要让她女儿学画画,她说,学画画并不是为了想让女儿以后走美术这条路,而是希望当她长大后,遇到人生不如意时,可以有一个排遣的渠道。

就像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画画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当你的人生中有一项爱好,你永远不会孤单、不会绝望,这真的很宝贵。”

为什么孩子要学些“无用”的东西,这部豆瓣9.2纪录片给了答案

03很多“无用”的东西,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高晓松曾经谈论过他的育儿观,就是希望孩子学会“做一堆无用的事。”

他带着女儿学古筝、骑马、练瑜伽、跳舞,旅行,干了一堆“无用”的事,高晓松说:“我想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

陈道明也说现在的人,都得了“有用强迫症”,什么都以有用为标尺,活得越来越浮躁。

他认为,要教会孩子去享受“无用之物”带来的美好,比如他喜欢画画、书法、做手工、弹钢琴,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都会找到内心的平静。

很多无用的东西,帮助孩子去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学会了热爱生活;心里有爱,眼里有光。

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最终 “把日子过成诗”。

一个有趣的人,会在满地的“六便士”里发现“月亮”。

为什么孩子要学些“无用”的东西,这部豆瓣9.2纪录片给了答案

你好,我是柚子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面管教讲师。

专注育儿相关的书评、影评、热点事件分析,擅长儿童心理学、个体心理学;

欢迎关注@柚妈书影世界,一起学习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