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成吉思汗雕像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以强大军事实力赢得一切的国家。而蒙古人无敌于天下的骑兵更是大家对于这个政权的典型印象,但实际上这个朝代在其他许多方面也都有不俗的建树。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强大的蒙古骑兵

元朝时期的手工业相当发达,这既归功于元朝时期的统一态势,也有发达的商业往来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在元朝统一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南北对峙的状态,这让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这对于手工业的发展是有极大阻碍的。而元朝建立之后,手工业迎来了一次大发展,而元朝精美的手工制品也成为了全世界的宝贵财产。

当时这些工艺品被大量销往海外,其主要通过海路贸易的方式完成。在元朝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且元朝政府对于海上贸易也持有开放的态度,这些都让元朝时期的航海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为元帝国带来了不菲的财富。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时期的口岸开放情况

在讨论元朝的海路贸易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相对元朝时期外贸口岸的开放情况做一个介绍。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中国的海岸线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只有几个口岸被允许与外国通商。

之所以政府会出台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当时一旦开放了太多的口岸,元朝政府就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进行管理,一旦管理出现松动的话,就会出现十分严重的走私现象,这对于元朝政府来说会造成财政损失,因此他们只能开放有限的几个口岸来从事对外贸易。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现在的泉州港

元朝初年开放的口岸主要有泉州,庆元,上海和澉浦四个地方,之所以会选择这些地方主要有三个原因:

  • 首先是这些地方有着良好的天然港口,而且当地的人民有着出海的传统,这就让元朝可以减少修建和维护港口的花销,并且可以在当地招收许多水手来从事相关的工作。
  • 第二点则是在南宋时期,这几个地方就已经在从事相关的外贸航海事务了,在这里也有之前南宋设立的市舶司,在这些地方重建行政管理系统的成本也比较低。事实上整个元朝在海运外贸管理体系上都继承了南宋的体系,这从他重用前南宋主管泉州市舶的官员蒲寿庚一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元代的泉州港

  • 而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元朝开设的这几个口岸都在江南地区,这里是南宋时期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在这些地区除了从事农业的人口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手工业从业者。这里也逐渐成为了中国的手工业核心地带,而元朝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就是包括陶瓷制品在内的手工艺品。因此将口岸定在这些地方无疑可以省去不少的运输成本,无疑是极好的选择。

而在这几个港口中,以泉州港的规模最大,其贸易往来也是最为繁盛的。当时的泉州港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港,马可·波罗等外国人士都对其繁荣的景象有着十分详细的叙述。而当时的泉州港作为中国海上贸易的核心,承担着前往印度以及南洋诸国的贸易任务。当时来自印度的香料是中国的必需品之一,这也是泉州港最重要的交易商品之一。在《吴文正公集》中对于泉州的盛景有如下描述:

"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奇珍玩值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只窟宅,号为天下最。其民往往机巧趋利,能喻于义者鲜矣。而近年为尤甚,盖非自初而然也。"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如今的广州港

而广州则是另一个重要港口,从唐朝开始,广州就已经开始与海外通商了,其处于中国最南端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了与南洋诸国进行贸易的最佳港口,从广州港驶出的船只最远甚至能够到达西方的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北部地区,这些地方出产的象牙等珠宝也是元朝时期十分重要的货物。

而位于现在宁波的庆元港则是第三大港口,与前面两个港口不同,这里是专门与日本以及高丽地区进行交易的地方。日本和高丽作为我们的近邻,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当时的庆元港除了出口特产和手工艺品之外,还会向日本和高丽地区出口大量的书籍等文化用品,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来自于日本等地的最新文化也会从庆元港进入中国内陆,这个港口在执行其经济口岸作用的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文化窗口的作用,这对于当时的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如今的上海港

而上海则是一个新兴的港口,和近代的上海一样,这是一座建立在对外贸易上的城市,不过规模和重要程度和近代的上海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元朝政府统治力的逐渐下降,上海也成为了当时最先被关闭的通商口岸,但是元朝初年在这里进行对外贸易的尝试还是为这座未来的国际化都市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从元朝开设的海上贸易口岸和其发展来看,元朝政府还是十分重视海上贸易的,而这些口岸的开放与其覆盖的范围也显示出了元朝时期航海技术的高度发展。

这些港口在元朝年间为中央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在元末的农民起义占据南方港口城市之后,元朝政府的迅速衰落也是可以预见的。

元朝时期航海技术的发展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国家,似乎已经成为了史学界的定论,从整体上看这样的结论也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人民在航海领域就没有任何的建树了,至少在元朝的时候中国的航海技术还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前面我们说道,元朝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范围是十分大的,向东可以到达日本和高丽,向南可以到达如今的印度尼西亚,向西更是到了波斯湾地区。在当时想要进行如此长距离的远洋航行,没有足够大而结实的船只是绝对不行的。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元代商船模型

在元朝时专门从事远洋航行的商船被称为舶船,这些船的具体大小形制在如今很难得到具体的数据,不过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这些船只的载重量至少达到了三百吨以上,并且一般都有着四到五根桅杆,有着充足的动力,这是其他国家的船只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来到中国的外国旅行家对此赞不绝口的原因。对于当时船舶的记载在《送叶伯几序》中有如下记载:

"尝观富人之舶,挂十丈之竿,建八翼之橹,长年顿指南车坐浮庋上,百夫建鼓番休整如官府令。"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质地坚韧的铁梨木

而船只如果仅有巨大的体量,也是不能完成远洋航行的,当时的舶船还有其他独特的设计,首先其将船舱划分为许多较小的隔间,这样以来就可以更好地对货物进行固定,以免在长时间的航行中出现磕碰损坏,与此同时在这些船的甲板上还有几艘小艇,可以供船员们在碇泊上岸的时候砍柴取水用。

为了保障航行的稳定性,这些船的两侧都进行了加固,形成了所谓"大竹帮夹"的结构,这样可以让船只在大风大浪中保持相对稳定,并且有一定的破浪能力。这些船只中的主要部件也都经过了精心制造,它们的舵杆普遍用铁梨木制成,这种木材坚固耐用,经得住风浪又不会被轻易腐蚀,为长时间的航行提供了保障。

除了这些硬件条件之外,当时中国水手的航海技术也有了不小的提升。首先是在导航方面,在元朝时期用指南针来进行导航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这让水手们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航行路线,避免出现迷路触礁等问题。而且随着航海技术的成熟,中国水手们对于航路的地形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拥有了更加完善的航海图,这也让这种远洋航行变得安全了很多。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中国古代航海罗盘

与此同时,当时的水手们对于信风的了解和运用也到了更高的层次。当时去往东洋诸国的船只会选择在冬天出航,这样他们可以凭借东北风的助力加快自己的行程,之后他们会选择在第二年的夏天凭借南风返回中国。而前往高丽则正好相反,去的时候依靠夏天的南风,而回来的时候则是靠着冬天的北风。这些经验让商船的航行时间大大缩短,并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

而且当时的船员组织分工也日益明确,船上除了等同于船长的纲直之外,还有管理武器的直库,负责领航的火长,和掌舵的大翁。船上负责杂务的水手们也都有着自己明确的职责,这样的管理结构可以让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推进并完成。尊卑有序的人员结构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以说这样科学的人员配置和管理系统也是元朝商队能够顺利完成远洋贸易的必备条件之一。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郑和宝船模型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元朝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造船业还是航海经验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也是元朝时期繁荣的海上贸易得以进行的保障。在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其实也是借鉴了元朝年间的航海经验,这足以说明元朝在中国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

元朝时期海外贸易的货物种类及其对元朝经济的影响

前面提到之所以元朝政府会将对外口岸都设置在江南地区,是因为在元朝初年的时候这里是中国的手工业核心地带,而他们出产的手工艺制品也是元朝对外贸易的最重要货物。当时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几大类,最重要的是纺织品,尤其是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织品,更是全球其他国家都十分重视的珍品。

除此之外还有让中国扬名海外的瓷器和陶器,这些物品在南宋的时候就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不过在元朝时中国工匠对于瓷器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驰名中外的元青花就是这个时代的产品。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精美的苏州丝绸

除了以上的产品之外,一些日常用品和经过加工的酒,盐,糖等副食品也是元朝的出口商品,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都是他们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些商品也为商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利润。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经济主体都是小农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于外界的商品并没有太多的需求,因此当时中国在进口方面并没有什么常规的大众商品。当时这些出海的船队会选择带回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印度等地出产的香料。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香料

这些物品中除了少量香料会被投放到市场中以外,其余的物品都被进献给元朝政府的统治者,以供他们享乐。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虽然中国的商品在海外十分抢手,并赚取了大量的白银,但是这些收入却不会对国家的财政带来太大的帮助。而这些沉溺于奢侈生活的蒙古高层还在想尽办法搜刮商队的利润,这让后来的远洋航海也逐渐沉寂了下去。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驰名中外的元青花

不过这些远洋航海还是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首先这是一次大范围的文化交流行动,这些出海的船队带回来的见闻让当时的中国文人开了眼界,并且对于世界局势有了全新的了解。而且他们还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中国商人诚实守信,低调谦恭的态度也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尊重。这也让他们对中国人十分放心,为中国人树立了极佳的海外形象。当时的交易方式在《岛夷志略》中有如下记载:

"蛮贾议价领去博易土货,然后准价舶商,守信始终,不爽约也。"

虽然元朝时期十分繁荣的航海贸易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元朝政府的经济问题,他们产生的利润大多都流入了统治阶级的腰包,但是这为之后中国航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树立了中国商人的良好形象,还引入了新鲜的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在马背上建立的元朝帝国,是怎么在海路贸易上赢得财富的?

元朝商船船队


结语

由于元朝是非汉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因此我们在谈论这个朝代的发展的时候难免会过于注重其中的民族问题,而忽视了这个王朝的部分闪光点。其实在这个十分短暂的朝代中,包括航海,中医,戏曲在内的多个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这都是文化交融产生的结果。

其中航海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大量中国商队在海上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中国的商品得以销往国外为中国政府换取大量白银和财宝,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航海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中国无论在造船还是航海技术的领域都成为了世界领先者,这为明代的郑和下西洋等活动奠定了基础。

虽然这些贸易的丰厚利润大多都被元朝的统治者侵吞,但是其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海外贸易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还彰显了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奋发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参考文献

1《吴文正公集》

2《送郑伯几序》

3《岛夷志略》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益儒历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