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碑刻的演变与鉴别

中国古代的碑刻一般指长方形制,刻有文字的碑石。自古至今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碑刻形制与内容,同时碑刻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碑刻内容方面。

简述中国古代碑刻的演变与鉴别

先秦时期的碑刻留存于世的较少。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先秦处于石刻的发源期,形制相对粗糙,人们树碑的意识也不够强烈。

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启中国大一统的王朝体制,目前学界一般认为留存于世的有七块与秦始皇相关的碑刻,主要依据是《史记》的相关记载。这一时期碑的形制依然未固定。此时碑刻字体主要是篆书。

简述中国古代碑刻的演变与鉴别

汉代是重要的发展时期,其中碑刻在西汉和东汉的发展是不相同的。依据目前学界的研究,西汉的碑留存下来的较东汉少,主要原因是王莽代汉,毁坏了多数碑刻。

东汉则碑刻较多,主要原因是以光武帝刘秀为主的世家大族兴起,各家族间为了祭祀先祖,形成厚葬遗风,以树碑为傲。同时统治者没有对这一行为采取打压措施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今天能够见到的东汉碑刻相对较多。

总的来说,汉碑较先秦碑和秦代刻石有三个方面的演变和发展。一是书法字体由篆书渐变为隶书。二是汉碑摆脱了简单“竖石”的形制,此时已经形成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的完整碑,也形成了尖首和圆首的形制。三是东汉以后的碑中均有书碑者的名字,这与秦以前不同。

步入东汉末年

简述中国古代碑刻的演变与鉴别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下令禁止树碑,认为树碑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三国鼎立局势中曹魏的发展。后来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王朝,也禁碑。这一继续禁碑的政治命令,对碑刻的发展起到扭转趋势的作用,此后的碑不树立于地面上转而埋藏于地下,碑刻转向墓志。同时碑刻内容也不断的丰富,由此前大量留白到此时的满字状态。所以,魏晋南北朝的碑刻发展类型多样化了,如造像记、墓志等。

唐宋是碑刻发展的繁荣期。这一时期的碑刻数量增多,类型增多,内容多样化。就内容而言,碑刻有了制度化发展的趋向,以德政碑为主。

明清是碑刻发展的鼎盛期。这时的碑刻主要以示禁为主。

简述中国古代碑刻的演变与鉴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