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血与火”:热血青年们的那些激烈行为

五四运动,一晃百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五四前夕的中国不强,但激昂澎湃的青春力量,预示着转变的到来。他们用看似有些过激的行为,书写着爱国运动的精彩一页。

巨大落差,五四燃点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随之风起云涌,青春崇拜的时代来了。

五四运动“血与火”:热血青年们的那些激烈行为

学生们爱看报纸、爱论时政、爱谈国事,满腔的爱国热忱。

尤其是一战胜利的消息传来,青年们几乎沸腾了,他们期待着巴黎和会,期待着山东问题的解决,期待着并几乎肯定着:中国要借机翻身了。

五四运动“血与火”:热血青年们的那些激烈行为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

5月7日,春天的北京已是绿意盎然,青年们想着将要到来的外交胜利,准备在5月7日国耻日(四年前,日本提出21条最后通牒的日子),来一场痛快淋漓的国民大游行。

正当青年们翘首以盼时,晴天霹雳来了——5月3日清晨,一封“密电”泄露:时任国务院总理钱能训,密电在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侵害中国权益的和约上签字!

期望变成了失望,甚至是绝望,巨大的心理落差让热血青年们实在难以忍受,他们痛心疾首,他们伤心痛苦,心中的情绪和愤懑非表达不可……这成了五四运动最直接的燃点。

前夜:最激进的学生们

星火,最先在北京的高校燃气。5月3日夜,北京大学法科大礼堂,1000多名学生集会商议,包含其他学校的代表。

最激进的是北大预科一年级新生刘仁静,他痛哭流涕,拿着菜刀大喊,如果会上不做出激进示威的决定,他就自杀以警醒国人。后来,刘仁静成为中共一大最年轻的代表。

五四运动“血与火”:热血青年们的那些激烈行为

刘仁静

法科学生谢绍敏也很激进,他当场咬断自己的中指,撕下自己的衣襟,用血写下四个大字——“还我青岛”。五四游行那天,这血书被悬挂在天安门前。

会场气氛被点燃,很容易就做出了5月4日提前示威的决定。他们的口号同样激昂——“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

刘仁静、谢绍敏虽然激进,但还是主张示威的。在北京城另一处,北京师范高等学校的曹操,也聚集了100多了,那里有更为激进者。

他们中有些人准备采取暴力手段,领头的是湖南学生匡互生。他们的计划本来是5月7日当众刺杀曹汝霖,造成国际影响。为此,他们已经托人购买枪支。

五四运动“血与火”:热血青年们的那些激烈行为

匡互生

当下情况有变,游行就在明日,而枪支未到。时间紧促,他们退而求其次,准备了火柴和煤油。

这就是五四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

殴打与纵火,纵火者是谁?

激进的准备,自然结出激进的果实。5月4日下午,学生打进了官员们的宅邸区。曹汝霖和章宗祥见势不妙,立时躲藏。此前,他们还在总统府喝酒,对学生的运动不屑一顾,认为给点钱就可以打发他们回家。

此时,曹汝霖躲进了家中(赵家楼)的隔间,而章宗祥跑进地下锅炉室,瑟瑟发抖。

五四运动“血与火”:热血青年们的那些激烈行为

曹汝霖

看见外面有火光时,沉不住气的章宗祥跑了出来,正好照见闯进来的学生,被群殴。章大人倒也机智,躺在地上装死。学生们见他不动,还真怕杀了人,就离开了。

但是,章宗祥被警察扶起来继续逃跑,又被另一群学生发现,又一顿胖揍,直接打到昏迷。

而曹汝霖老奸巨猾,趁乱换上佣人的衣服,溜出赵家楼成功逃走。

但他的赵家楼却被烧了。谁烧的?没有定论。但多数证据都指向了最激进的那个人——匡互生。

其实,很多人都是不支持放火的,据说学生领袖段锡朋曾劝过匡互生,但被匡互生怼了回去。游行总指挥傅斯年也不同意纵火,但也未能阻拦不怕死的匡互生。

五四运动“血与火”:热血青年们的那些激烈行为

见火光冲天,傅斯年知道事情闹大了,他赶紧把代表名册也扔进火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个无比明智的举动。后来被捕的32名学生,在被审讯时,对纵火一事刻意隐瞒真因,有人说是曹家人自己放的火,要陷害学生;有人说是灯泡短路起火。

反正名册已烧,抓不到领头的,放火亦无证据。

倒是匡互生很有种,认为连累了同学,反正自己是要牺牲的,决定去自首一死,换回同学。但最终,他还是被其他同学拦下了。

后来,在蔡元培的调停下,32名学生无恙归来。

五四运动“血与火”:热血青年们的那些激烈行为

如今,火烧赵家楼成为五四运动的代表事件,在舆论中是光荣而无错的事,在当时也是一片赞叹,唯有梁漱溟唱了反调:他认为无论是殴打章宗祥,还是火烧赵家楼,学生的过激行为都是违法的,应该用法治手段来解决。

事实上,五四的意义并限于5月4日当天,事件的全国发酵和爱国的探寻还在继续,仅仅是爱国热情和激进也不能真正救过,探索还在继续……

后面的事,史小煮下篇文章继续分解,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