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號脈水平,不代表治病水平

一些人去看中醫,坐下就伸出手,不說話,讓大夫通過診脈來說症狀,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診脈不能準確說出症狀的大夫,水平不行。其實這是一個大大的誤區。

中醫的號脈水平,不代表治病水平

通過診脈來判斷症狀的水平並不能代表一箇中醫的治病水平,中醫診斷疾病是需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而且包括脈診的“切”排在最後一位。

中醫經典《難經》中就說: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在四診當中只有“切”需要與病人有肢體接觸,而“望”和“聞”連病人配合都不需要,只需要大夫通過眼睛望神、色、形體;通過鼻子聞氣味;通過耳朵聽聲音,來判斷病人的疾病所在,因此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而切而知之只能謂之巧。

中醫的號脈水平,不代表治病水平

中醫要判斷的是疾病的性質和位置,並不是病人的症狀,而是所表現出症狀背後的原因,比如:腰疼,大夫需要判斷腰疼的原因是氣滯或者血瘀又或者是腎虛等等,這些更深一層的原因。

中醫看病是兩個人的事,需要病人與大夫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病人對大夫遮遮掩掩,只能增加誤診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