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三个月还是难受、想吸?专家:戒烟的路径偏了

戒烟三个月还是难受、想吸?专家:戒烟的路径偏了

(戒烟后总是想吸、难受,咋办?路径偏了)

戒烟都三个多月了,随着尼古丁、烟毒的代谢,是不是也该消停了,可为什么还是难受?那是因为你的戒烟路径偏了,而且是从一开始就偏的。成功戒烟不是吸烟行为的对立面。

在戒烟事情上,人们始终认为,放下吸烟就是戒烟。然后再静静地等待着成功的到来。岂不知这里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得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盲目的戒烟状态,对于错误是浑然不知。

因为我们以往的戒烟只是作对了一部分,戒烟需要做的另一部分,却很少有人关注。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戒烟还会有另外一个部分。怎么讲?

常识告诉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除了行动之外,一定还会如影随形伴随着一个相应的心理活动,不然这件事就不可能做的好。因为我们不是行尸走肉,我们人是依靠意识来行事的。

反映在戒烟一事上,就是每一位戒烟的人,在戒烟的时候,必然是同时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看得见的,停止了烟毒向躯体的输入,这是戒烟最简单、容易做的一个部分;一件是看不见的,实施了一个相应的心理活动。

就是说,以往我们所谓的戒烟,只是考虑了放下吸烟行动这一个部分,而心理活动应该怎样做却一概地给忽略了。而所有的戒烟难原因,都集中在了心理活动这一块上。

当对戒烟的过程,有了上述的认识之后,再去探讨:怎样戒烟?为什么戒烟都三个多月了,还是难受、想吸?等问题,就会是清晰明了。

然而要想把握好,戒烟的心理活动这一部分,首先必须要了解,“戒烟的心理活动所实际作用的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最终的结论是:戒烟实际作用的对象是头脑中渴望吸烟的念头、及欲望,而非烟毒、或者尼古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

当具备了这一认知,进一步便会发现:以往戒烟后所出现的痛苦的戒断反应,不过是戒烟的愿望,与渴望吸烟的念头之间,所形成的欲罢不能的、冲突心理作用的结果。而任何对念头的否定的心理活动,由于受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又会产生了一个悖论心理。如此戒烟者便会陷入一个没完没了的痛苦过程,除非是复吸,否则这一难受、痛苦的状态,就会一直地存在下去。

就是说,任何否定的、与吸烟行为相对立的戒烟举措,其结果必然与摆脱吸烟行为的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戒烟路上的一个巨大陷阱。而走出陷阱的唯一路径,就是超越吸烟与戒烟层面,直接进入到非吸烟者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