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突擊虎是二戰德軍裝備的一種特殊武器,它的作用是利用自身巨大的炮彈拆除建築物,其任務類似於加強版的三號突擊炮,它那324公斤重的炮彈幾乎可以摧毀戰場上所有的建築物,不過突擊虎的整體表現並不突出,在德軍中甚至有點雞肋。

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突擊虎

前線迫切需要拆樓神器

其實早在二戰初期,德軍就注重步兵炮和突擊炮的裝備,在戰爭初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戰鬥的深入,尤其是東線戰場上蘇軍拼死抵抗,德軍陷入了城市建築物的爭奪戰,一棟樓、一條小巷的攻佔,都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才能攻佔。

這個時候,德軍感到自己手中現有的步兵支援重火力不足以應付這種局面,三號突擊炮和裝備短管75毫米炮的四號坦克,他們的威力太小,對於那些以高標準修建的建築物破壞力有限,而150毫米重步兵炮機動有限,防護不足。

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三號突擊炮

與其花費大量時間、人力和物力去爭奪建築物,倒不如動用重武器,一棟一棟的拆除建築物,這樣反倒更省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德國開始研發安裝150毫米榴彈炮的灰熊突擊炮,這種防護更足的武器走上戰場後受到士兵的喜愛,但仍然覺得威力稍有欠缺。

1943年8月,德軍提出了一種使用“虎”式坦克底盤,改裝重型突擊炮的方案,並在10月將一輛樣車展示給元首,衷愛重甲強炮的元首當即拍板批准,Alkett公司開始用前線回收的“虎”式坦克底盤進行修復生產,這種武器被命名為突擊虎。

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灰熊突擊炮

突擊虎的結構並不複雜,直接在原有底盤上,在車體靠前的部位安裝一座固定炮塔。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款合適的火炮,最初的計劃是安裝一門210毫米口徑榴彈炮,這種火炮無論從重量還是尺寸上都更加合適。

不過當時210毫米炮還處在研發中,設計師只好另尋思路,將目光投向了海軍用的一種火箭發射式的深水炸彈上,經過修改,一種380毫米口徑的大型火炮問世。其實這門炮更像是臼炮或者後膛裝迫擊炮,它發射裝藥量125千克的324千克重火箭彈,火箭彈採用2級動力模式,點火的時候主裝藥燃燒,將彈藥加速到45米每秒,第二步點燃火箭推動部,此時炮彈速度提升至250米每秒並飛出炮膛。

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突擊虎

之所以採用這種發射方式,其原因是如果採用常規火炮的發射模式,380毫米火炮將產生連虎式底盤都難以承受的後坐力,巨大的爆炸也很可能將車內的成員震得口鼻流血。同時炮管採用內外兩層炮管,內層炮管又在管壁上鑽出一圈孔洞,這樣可以洩出一部分火箭發動機尾氣。

並不實用的突擊虎

突擊虎的總產量並不高,主要是因為缺少足夠的“虎”式坦克底盤,只能用回收的底盤,加上1輛樣車總共生產了19輛。作為一種特種攻擊武器,突擊虎還是比較成功的,然而它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再適合它。

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突擊虎

突擊虎在1943年年底生產,到正式服役並通過訓練形成戰鬥力,怎麼也要到1944年中旬了,它的首戰確實也發生在當年8月。此時的德軍距離投降不過幾個月時間,德軍整體上的戰鬥以防禦為主,已經沒有太多城市攻堅戰要打了,前線部隊更需要的是反坦克炮等常規武器,突擊虎巨大的威力變得多餘。

原本此時的德軍後勤就已經很艱難了,突擊虎這種特種裝備,彈藥、零部件等都需要“特供”,無論它到哪兒,都會加重那裡軍隊的後勤壓力,只會將問題複雜化。

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突擊虎

突擊虎在某些特定場合也許能夠取得一定的戰果,但就總體而言,前線士兵恐怕更希望來的是“虎”式重型坦克。

和其他裝甲武器一樣,突擊虎也同樣面臨維護困難,缺少燃油的尷尬局面,原本設計中的拆樓功能,只在華沙露了一手,其他時候都是打醬油。

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突擊虎

二戰後戰爭武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常規的戰爭中仍然面臨建築物的困擾,像突擊虎這樣的拆樓神器依然存在,最著名的莫過於俄軍目前仍裝備的“鬱金香”自行重型迫擊炮,但它同樣作為一種特種武器而存在,服役數量並不多,和突擊虎有異曲同工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