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的艺术影响了各种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但他自己却不局限于某一流派。他不断创新,从未满足过,终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各种艺术形式。他一生创作的油画、版画、雕塑、陶瓷、素描、拼贴等各种形式的作品有六万多件。

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毕加索虽是西班牙人,但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法国,毕加索的“马拉加起源”和“西班牙情怀”在毕加索的生活和艺术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他的作品充满了他在马拉加童年时的形象、口味和感情,充满了他在西班牙南部的状况。

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斗牛是毕加索经常提起的话题,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也是他最喜欢的观赏性运动之一。毕加索从小就被带到马拉加斗牛场,是斗牛的狂热追随者,搬到普罗旺斯后,他经常去阿尔勒、尼姆或瓦洛里斯的竞技场观看斗牛。

毕加索的朋友兼传记作家罗兰·彭罗斯(Roland Penrose)写道,除了对这一动作的享受,“毕加索的主要参与并不在于游行和参与者的技巧,而是在于古老的人类战胜野兽的不稳定的胜利仪式……”这个人,他的顺从的盟友马,和牛都是一个无法摆脱的生死循环的受害者。(罗兰·彭罗斯,《美女与魔鬼》)。

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斗牛被视为最公开展示的暴力、勇气与力量表现,当中蕴涵温雅与横蛮、娱乐与悲剧,以至面对生与死的强大矛盾,尤为吸引毕加索的注目。相较画家较早期的大部分同类创作,本作独特展现以往缺少的人性维度,斗牛士的容貌别具个性,其双目睁大,流露脆弱的一面,表达生命无常的感悟,反映画家对自身的关注。

纵观此时期的其他斗牛士作品,毕加索多将人物置于简约的单色背景,本作则尤见别树一格,斗牛士身穿耀目的华丽服饰,并糅合竞技场的精心细节。下半部背景代表斗牛竞技场的沙地,而上半部则代表场内的数百名观众。

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毕加索在八岁时曾在父亲的带领下到访斗牛竞技场,自此为他带来深刻印象。他的第一幅画作题为《穿黄衣的小斗牛骑士》,描绘竞技场上的斗牛骑士与其后方的观众。他在晚年呼应年轻时的创作,重新演绎这个著名的绘画题材,描绘自小观看的斗牛场景。

纵然毕加索少时已离开西班牙并移居巴黎,他依然保存西班牙的身份特质,而斗牛士正是重要的人物,让他聚焦自身的传统根源。十九世纪末,毕加索曾留居马德里,于普拉多美术馆(The Prado)临摹古典大师名作,当中戈雅的斗牛画作无疑为他带来影响。毕加索的个人记忆与其艺术传承密切交织,从其最后的斗牛士肖像系列,清晰可见戈雅的强烈影子。

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毕加索于1973年辞世不久后,其妻贾桂琳(Jacqueline)于亚维侬教皇宫(the Palaisdes Papes in Avignon)为他举办最后杰作大展,《斗牛士》正是当中的作品之一。在这座欧洲最重要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之中,他的终结时期创作在历史悠久的古墙上呈现在人前。

其实,毕加索始终对东方文化及绘画传统抱有好奇,曾特别学习齐白石的风格,与张大千也有交往,而林风眠的“戏曲人物”系列则深受毕加索立体派的影响。

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使用高温黑色釉、釉上花纸等工艺,通过一系列精湛的工艺之美生动地描绘了斗牛的不同时刻和斗牛的一系列过程包括引逗、长矛穿刺、上花镖及正式斗杀四个部分等,现场弥漫着“尖叫声、掌声和欢呼声”。

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毕加索以极为简练,信手点染,爽快淋漓的手法,把斗牛场转变为光影抗争的特殊空间。用工艺性的手法将美术、文学、音乐、舞蹈等融为一体,显示了集中在一起的巨大的技艺世界,这样就和人的生活有了密切的联系。

是斗士,也是画斗牛的画士

这一系列的产品中黑色釉的运用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的视觉效果,整套餐具充满勇敢、激情与动感。斗牛士与牛之间充满力量的较量,让用户与艺术家在画中、使用场景中进行对话。夸张的线条,天马行空的想象,变化的艺术手法……冲击和颠覆着人们的视觉,抽象也许是其最深入人心的标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