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富点睛】"最暖躹躬"背后的故事一一鲁迅故乡的"越医"风尚

有一种感动,叫让人内心怦然一动。

从昨天傍晚到今天中午,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个民间叫"龙抬头"的日子,有一个穿越百年的画面。一瞬间,定格在了鲁迅故乡的一一绍兴市(柯桥)中心医院。

这是一张现场抓拍的照片。

主人翁,是一个叫小宝贝(化名)的患者,他治愈出院时,主动向医生鞠躬道谢。

而,作为医院护士长的曹玲玲,一个小男孩病愈出院,按惯例送病人出门,刚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向她突然鞠了一躬,曹玲玲立马还礼。也就这短短一瞬间,恰恰创造了历史的一个经典。

好在这一刻,被热爱摄影的傅金可的镜头抓住了。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大凡到过浙医二院,或了解院史的,都知道在医院大门口,那一张百年老照片里,有一个鞠躬礼一一时任浙医二院(前身为广济医院)院长:英国人梅滕更医师,他在查房时,有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地向他鞠躬。

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师,当即也深深鞠躬回礼。

不同的是,口罩一一这一特别的标识,让二个小患者和二个医生,有了特殊的含义。正当全国上下众志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这幅图片意义非凡。

医者仁心。

让我们透过画面,走进本文的主人翁家乡绍兴柯桥!走进主人翁的世界!走进主人翁背后的故事!

一一编前语


【鑫富点睛】


【鑫富点睛】


"越医"风尚代代传


古越绍兴,素有"越医"行走天下的美名。

作为鲁迅故乡闰土式的后人,我多年在绍兴生活和工作。本身就一直对"弃医从文,以笔拯救国人心灵与思想"的鲁迅,当作一个长期而重要的课题在研究。为柯桥,这个国际"纺织之都"写下过可观的文字。

让我眼睛一亮的是,从手机的朋友圈里,我看到了一位乡里知交一一在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正负责《浙江通志》总纂工作的颜越虎老师,他发的前后两次同个话题的信息。

"我的一位学生傅金可,他拍摄的一张照片,昨天傍晚17:56:28 发出的照片……火爆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契合了人们内心的热切期盼 —— 愿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尊重与关爱,如这般代代相传!"

看完这信息,出于对职业的敏感。我便追寻起画面背后的故事。

【鑫富点睛】

绍兴市中心医院,前身为浙江省第二康复医院。建于1951年6月。1958年9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绍兴第四医院。1970年11月,绍兴地区卫校并入医院,称绍兴地区人民医院,1973年4月再次改称绍兴第四医院。2008年6月,整体收购了民营绍兴华宇医院,整合两家医院资源,建立了绍兴县辙县设柯桥区前的一一绍兴县中心医院(第二名称为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

一幅今天被广为热评的图片,其发源地的前生今世,印证了"越医"风尚,代代相传。


护士长曹玲玲其人其事


这些天,医院的气氛比任何时候都紧张,但曹玲玲的心头却被阵阵暖意包裹着,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从业21年,遇到了久违的美好”。这是今天柯桥日报记者邵荣英和郦曼丽、何倩霞的文字。

透过这张单纯而美好的照片,讲述的是2月19日,刚刚两周岁的小宝贝,因身体不舒服被送进医院,接诊的正是曹玲玲。

时值疫情防控期,医院对陪护人员进行了限制,小宝贝来到陌生的环境,既紧张又害怕,一直哭闹不停。

面对哭闹的小宝贝,曹玲玲轻声细语地安慰他,并四处找小玩偶给他玩,分散他的注意力。

多年的医护经验,让曹玲玲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小宝贝的信任,为及早治疗争取了时间。经过细心治疗,小宝贝的各项指标很快恢复了正常,4天后便顺利出院了。

“曹护士长对孩子比我们还要细心耐心,小宝贝回家后还一直念叨护士妈妈……”小宝贝的爷爷说起曹玲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曹玲玲,一身粉色护士服,神情消瘦,但露在口罩外的目光,神采奕奕。

曹玲玲说,从1月23日临时抽调到发热门诊以来,她已经足足工作了1个月,而家里还有个要中考的儿子。

“没办法,疫情当前,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冲在第一线,这是使命,而我是党员,更要带头冲到最前线。”

疫情紧急,全体医务人员连日备战,除了担负日常大内科总协调,曹玲玲还主动承担病区工作,与发热病人、居家留观人员密切接触也成了她的日常工作。

对儿子的亏欠,曹玲玲说有内疚但也欣慰。

“他们把孩子托付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这也是我的一份责任。”她说,孩子康复后的天真笑容,是她最大的安慰。


抓拍画面的傅金可其人其事


细节决定成败。

同样作为"医务人"的柯桥区女摄影师傅金可的会抓拍、能抓拍、抓拍好,是她的功底。这幅画面,为何让许多人暖心?是因为传神、入心。应该说是一一拍出了"最暖的鞠躬"!

前不久,傅金可拍摄的《中医在民间》从细节入手,深层次展现中医之“妙”。这在了解过她的於泽锋笔下,是这样说的:她历时一年半,拍摄得到1万多张照片,从中精心挑选出8张照片,参加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征稿活动。作品成功入展,凝聚了傅金可的辛勤与专注。

傅金可是绍兴市中心医院检验科的一个医生。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摄影,是金可最大的爱好。摄影的取材,她定在了她所钟爱的中医领域为主。

【鑫富点睛】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傅金可,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感情。弘扬中医药文化,让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医,是她的一个心愿。

那么如何用镜头来表现中医呢?傅金可一直在思考。

在摄影界,拍摄中医题材的人很多,傅金可在研究同类作品后,决定从细节入手。

在拍摄过程中,有几张照片让傅金可印象深刻。其中最神奇的莫过于蜂疗。

“那是2018年5月,我们医院中医科在院长的支持下开展了蜂疗,得此消息我立即跑去现场观看了解。当蜜蜂伸出细小的尾针扎进患者皮肤的时候,我迅速按下了快门,一张极富冲击力的照片便定格在相机中。如今,实施仅1年多的蜂疗,已经治好了不少患者。”

傅金可非常感慨!

除此之外,让傅金可印象深刻要算拍蛇酒。“

一想到要近距离面对蛇这种令人恐怖的动物时,我心里有一阵恐慌。万一蛇逃脱,咬过来怎么办?”

泡蛇酒,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表现?

傅金可以蛇酒为背景,活蛇为前景,近距离拍摄。作品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泡蛇酒的过程,静止的照片,却富动态之美。

谈到照片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傅金可淡然笑道:“可能就是我多了一份专注,作品丰富细节的表现,感动了评委。”对此,傅金可心里记着老师的话一一“纪实不是简单纪录,是为历史留痕,为人民留影。拍摄专题更不能急功近利。”

因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生活上傅金可力求简单。

“每一天空下来先做好计划,观察,拍摄,回来后再斟酌,然后再去拍摄。"她说,平时抓拍作品前,是这样作为用时准备的。


【鑫富点睛】南丁格尔式的抚慰


两个人的弯腰,以戴着口罩防疫抗疫的特殊表达,将"最暖鞠躬"定格,成就了一个穿越百年历史的画面。可敬可亲!

透过画面,让我读着"医者仁心",更读着"仁心的医者,为普天下人所读、所思、所悟、所懂、所爱″。

大爱无疆。

曹玲玲,一个在护士岗位上,21年如一日的"最暖妈妈",凭着视职业和责任,如自己生命的一位母亲的爱心,将常常顾不上喊自己妈妈的亲生儿女,却在面对一个个男女老幼患者时,总是将心中那份珍贵的大爱,以"用心、细心、耐心"服务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患者。

从某种程度说,曹玲玲让患者身体在医院得到康复的同时,更通过自已"敬业乐业"的护理,让康复者的精神和内心,得到了她那"南丁格尔式的抚慰"!"小宝贝的鞠躬礼"便是。

人的高尚源自境界。与曹玲玲一样,在医务战钱上,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的傅金可,有他专注的检验科业务。同时,也有作为中医世家医术医德医风传承的基因。她从"中医摄影"的独特视角,发现医患之间的真善美,其捕捉表迖的画面,呈现出精彩而"仁心的瞬间"。她将镜头首先聚焦到自己的内心,那就是如何宽以为人!

如果说,在显微镜下,她没有放过比一点小得多的点;那么,在快门与广角镜中,她总是将小得一点点的东西,捕捉再捕捉。直至让这细小到无言的部分,滋润心中整个"中医摄影"的画面。

可歌可颂!这是鲁迅故乡人的一种一一战疫先锋"李兰娟式的精神",在发扬广大!

一一《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中心主任、总编辑蒋鑫富速写于2020年2月23日黎明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