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大才子解縉為何會冤死?不作死就不會死

解縉(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學家。他小時便聰穎絕倫,有“神童”之稱,18歲鄉試頭名,19歲金榜題名,35歲便任內閣首輔,才氣縱橫,官場得意,卻為何會在在47歲那年被埋入雪堆凍死,下場不可謂不悽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明初大才子解縉為何會冤死?不作死就不會死

雖說解縉才高八斗,可有個致命的缺點,驕傲自大、口無遮攔,從來不知道政壇險惡、謙虛謹慎為何物?早在朱元璋時代,他就喜歡彈劾這個,彈劾那個,甚至為捲入胡惟庸案的李善長大呼冤屈,得罪了向來說一不二的朱元璋(朱元璋本來就要拿李善長開刀),被貶官十年。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解縉未學方孝孺,率先投誠,被得以重用,他本來收縮著的尾巴瞬間翹到了天上,開始以唐朝魏徵自比,把政治工作當成學術工作來做,口無遮攔,自然讓朱棣不喜。更厲害的是,他還摻和到太子和漢王的儲位爭奪中去,一個勁的替太子說好話,更讓朱棣反感,認為他離間帝王家骨肉親情。後來朱棣抓住別人誣陷解縉的小過錯,將其貶官至交趾(今越南)。

貶官雖不好,但家人和性命猶在,忍耐忍耐,等太子上位,也會有翻身的機會。可惜後來發生的事情真是解縉自己作的,永樂八年,他回了趟京城,當時朱棣徵蒙古未歸,解縉幹了件特別犯忌諱的事,偷偷去見了太子然後走了。你說偷偷見了太子還不把保密工作做好,所以說智商高的人不一定適合做官啊!他被人舉報到了朱棣處,自然進了大獄,還牽連一大幫人。

五年牢獄生涯後,朱棣看囚犯名錄時看到他的名字,問了句,“解縉還沒死?”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秒懂了朱棣的意思,用酒將解縉灌醉,將其埋入雪中,一代才子解縉就慘死雪中,財產被抄沒,妻兒宗族都被流放到遼東。

所以說,高處不勝寒,爬得越高需越謹慎,帝王用你之才,給個雞毛你就敢當令箭,啥都敢管,無所顧忌,連立儲之事都敢指點江山還不得其法,便註定了結局!

伴君如伴虎,不得不謹慎,封建時代,管你有多位高權重,管你有多聰明絕頂,只要觸怒大權在握的帝王,不免下場淒涼!

同志們,高處戒驕、該退需退,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