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從解縉之死看朱棣給太孫的考題

朱棣就愛給人出考題,答對了飛黃騰達,答錯了身死他鄉。

解縉和楊士奇都是東宮屬官出身,都是堅定的太子黨。楊士奇步步高昇,後來成為五朝元老。解縉身死獄中,就是因為他答錯了題,他不算是冤死的,至少在這個劇裡面,他不是冤死的。

一樣是為了太子說話,楊士奇說了兩次,第一次是朱棣在無人的時候問話,楊士奇支持太子。隨後楊士奇被下獄了,第二次朱棣在獄中問話,以氣勢威逼,他依舊選太子,兩次為太子說話,都是直接明瞭,對著天子說的。

《大明風華》從解縉之死看朱棣給太孫的考題

解縉也幫了太子兩次,第一次是朱棣回京刺殺案,解縉送了老虎圖,朱棣如此聰明,自然是知道意思,就讓太子題詩。第二次是,若微擋箭那次刺殺案,解縉出主意遞摺子,讓說若微是他們家選的孫媳婦兒。結果朱棣,實際上是大怒了,把太子的監國擼了,東宮的屬官都壓了,把太孫的金令牌也收了。因為朱棣知道若微的身份,太子這是糊弄他,欺君的罪過,這麼懲罰已經是輕的了。

朱棣之後,藉著二叔誣陷太子可能貪汙,問出來沒事兒總跑太子府的人是解縉。這就是解縉的死因。東宮的屬官當的是永樂官,不是太子官,楊士奇為了國家當面大方的和皇帝說,太子是國本,這是為了國。解縉背後給太子支招,這是為了權力,在站隊,為了私慾,所以朱棣恢復了楊士奇的職務,把解縉貶去了邊疆。

至於以後種種作死,都是解縉實在沒弄懂,他不該效忠太子而應該效忠朱棣,效忠國家。

我們回頭看,朱棣給太孫的考題,無論選美人還是選權力,都是錯誤答案。選權力,當初送若微上臺是否圖謀不軌?選美人,江山豈能給你。這兩個答案,朱棣都不滿意,他每次給人出的考題,其實只有一個答案,無論是出給太子的,還是出給二叔的,無論是出給楊士奇的,還是出給解縉的,回答是太子還是二叔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私慾。

《大明風華》從解縉之死看朱棣給太孫的考題

太子監國不批軍費預算,那是精心算計國計民生的,也不是全部不批,做的是儘可能平衡。二叔監國,為了保障軍事預算,直接停了賑災和永樂大典,這種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情,這是存了私心。

太孫無論直接選哪個都是為了私慾,萬萬不可取。

《大明風華》從解縉之死看朱棣給太孫的考題

太孫最後參透了爺爺朱棣這道表面的考題,看出來爺爺要的是他選江山社稷,為國為民,而非一己之私。最終太孫選的不是孫姑娘這個美人,也不是維護靖難遺孤,而是選的萬里河山,養護文脈,選的是家國天下,所以太孫考試合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