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慮拖延症深惡痛絕卻無可奈何?3步教你緩解焦慮,解決拖延症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因為害怕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徹夜難眠;因害怕工作表現不好被老闆批評,而提心吊膽;因擔心自己做事不夠完美被他人指責,而戰戰兢兢;又或是雖然自身收入尚可,卻總過度擔心自己沒錢,而不敢進裝潢氣派的服裝店。

你是否總問自己,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焦慮?為什麼我總是不開心?我怎麼樣才能思想上輕鬆一點?如何才能減少焦慮、憤怒、自厭或自憐等負面情緒?你也為緩解這些不健康情緒而束手無策、筋疲力竭。

對焦慮拖延症深惡痛絕卻無可奈何?3步教你緩解焦慮,解決拖延症

《拆除你的情緒地雷》為了開啟擺脫焦慮的大門。

這本書的作者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1913-2007),是一位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學家,是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的鼻祖。1955年開創了對心理治療領影響極大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為現代認知行為療法奠定了基礎。在2007年的《今日心理學》雜誌中被譽為“活著的最偉大的心理學家”,辭世後被美國媒體尊稱為“心理學巨匠”。在美國和加拿大他是被公認為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應用心理學專家第二名。

這本書主要通過理性情緒行為之間的關係分析出你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的原因,教你如何運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來緩解焦慮,改善拖延症、強迫症等症狀,並教你如何運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將畸形的非理性要求轉化為健康的期待。

對焦慮拖延症深惡痛絕卻無可奈何?3步教你緩解焦慮,解決拖延症


01尋找產生焦慮的根源

何為理性情緒療法?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就是認為理性、情緒、行為三者之間相互影響,互為相關。引起你焦慮、抑鬱、憤怒等不良情緒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對這個事件的觀點和看法。你由於這些觀點和看法,或產生健康的情緒,如遺憾、悲傷等,又或是產生不健康情緒,如焦慮、抑鬱、憤怒等。

閨蜜小琪昨天打電話告訴我,她最近特別焦慮。

原來是老闆給她佈置了一份工作,需要她獨立完成。這是她第一次獨立完成任務,雖然有點難度,但是她還是很興奮。可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公司前輩又總找她幫忙,幫忙的事不復雜,但是卻特別耗時間。她是新人,不敢拒絕,害怕被排擠。可是,答應幫忙後自己時間更緊張了,又害怕老闆交給自己的工作完成不了。於是,整個人都處於焦慮狀態,吃不好,睡不著,脾氣也越來越大。

小琪焦慮的真正原因是“害怕不幫助老員工,會影響自己在他們心裡的形象”這一觀點,而並非是是否幫助老員工這件事本身。如果小琪和前輩好好說明願因,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會理解的。比起你委屈的幫忙,他們更願意接受你果斷的拒絕。且在一個公司立足的關鍵是自己是否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效益,否則就算前輩給你再多的肯定,也不過是鏡中月水中花。

對焦慮拖延症深惡痛絕卻無可奈何?3步教你緩解焦慮,解決拖延症


02學會區分理性和非理性要求

我們既已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就要對症下藥,做到正本清源。不健康情緒的產生往往是由於我們大腦的非理性想法,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這樣不理性的看法而不自知,那我們如何來區分哪些是非理想想法呢?

阿爾伯特.埃利斯在書中寫到,我們常見的非理性的觀點,通常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絕對化。如“我一定要成功”,這種想法其實是對於自己過於嚴苛的要求,是追求完美的過度反應。

第二、以偏概全。如:參加幾次面試失敗了,就認為,“我再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了,我就是個失敗者”,於是開始意志消沉。從客觀角度來說,誰能保證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就一定會成功?正如張海迪所說:“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

第三、太糟糕了。一件事的發生沒有好壞之分,我們之所以說這件事糟糕,不過是我們給事件的貼上“糟糕”的標籤。或許你從很多方面都不想這件事情發生,但沒有理由說這件事不可以發生。事情既然發生了,就需要積極的去面對,去解決。因為你別無選擇,生活沒有給你選擇的餘地。而太糟糕的想法,只會讓事情真的變得很糟糕。

對焦慮拖延症深惡痛絕卻無可奈何?3步教你緩解焦慮,解決拖延症


03無條件接納自己和他人

我們明白了焦慮產生的原因,那麼就要馬上採取行動。那究竟要如何才能顯著的減少自己的煩惱?如何才能減少自己的焦慮、抑鬱和憤怒?

阿爾伯特.埃利斯在書中寫到,如果想要緩解自身的焦慮等不良情緒,關鍵在於學會無條件接納自己和他人,而這正是理性情緒療法的核心。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給自己設置各種的條件,目的在於激勵自己,可事實並非如此。若一旦設定條件,就會忍不住擔心無法滿足這些“必要”的條件,而變得更加焦慮。

人總是追求完美,而忽略了完美只是一個理想狀態,是沒有明確標準的。你不能脫離現實,一味要求自己變得完美,視優點如珍寶,視缺點如猛獸,這樣你會陷入自信同時又自憎的怪圈。我就是我,我是有缺點,我是不完美,但是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可以通過自身調節慢慢讓自己更加完美。

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改變,只需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發現自己的亮點。

對焦慮拖延症深惡痛絕卻無可奈何?3步教你緩解焦慮,解決拖延症


有句話叫做“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總是很多的煩惱,因為你總給自己強加一些必須達到的要求,使得你對成功、他人的認可和幸福的追求變成了不理性的偏執。

既然煩惱主要原因在於自己,那麼我們也應該相信我們有改變自身非理性思維方式的強大能力。

理性的思維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反應,而非理性的思維則會導致過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我們要學會用理性方式思考問題,學會從實用、邏輯、現實的三個角度對不理性的想法進行辯駁,並嘗試以理性的思維來思考某件事情,將你對自己非理性的要求轉化為健康的期待。這樣焦慮才會遠離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