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谦:致知力行,并行不悖(下)韦力撰

​关于宋代理学家对“无极而太极”的争论,许谦也有自己的看法:“周子探大道之精微而笔成此书,其所以包括大化,原始要终,不过二百余字,盖亦无长语矣。谓之去‘无极’二字而无所损,则不可也。‘太极’者,孔子名其道之辞。‘无极’者,周子形容‘太极’之妙。二陆先生适不烛乎此,乃以周子加‘无极’字为非,盖以‘太极’之上,不宜加‘无极’一重,而不察‘无极’即所以赞‘太极’之语。周子虑夫读《易》者,不知‘太极’之义而以‘太极’为一物,故特着‘无极’二字以明之,谓‘无此形而有此理也’。以此防民,至今犹有以‘太极’为一物者而谓可去之哉!朱子辨之精,而晓天下后世者亦至矣,此固非后学之所敢轻议也。此外则无可疑可辨者矣,非朱、陆二子之思虑不及也。”


许谦认为,周敦颐以此来探求宇宙的本体,他写的极其概括,因为仅有二百多字,但是这首句的“无极而太极”则绝不可以将太极前面的无极二字去掉,许谦认为孔子十分重视太极,而周敦颐在此前加上无极二字,是想来形容太极是如何的奇妙,但陆九渊兄弟却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太极之前加无极没有意义,而许谦认为这是陆氏兄弟没能明白无极二字就是来颂扬太极的话。周敦颐担心读《易经》的人不明白他所说的太极的概念,于是在前面加上了无极二字,而后人却不懂得这一点,总想把这两个字去掉,朱子当然不同意,所以他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这段话可知,许谦是赞同朱子的观点。


而太极跟阴阳的关系,许谦也有自己的看法:“夫太极,理也;阴阳,气也;天地,形也。合而言之,则形禀是气而理具于气中。析而言之,则形而上、形而下,不可以无别。”(《答或人问》)


许谦认为,太极是理,阴阳是气,天地是形,这三者合在一起来说,形是靠气而成,而理包含在了气中,如果分开来说,那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虽然这么说是太极生阴阳,但太极和阴阳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太极阴阳五行之生,非果如母之生子,而母子各具其形也。太极生阴阳,而太极即具阴阳之中;阴阳生五行,而太极阴阳又具五行之中,安能相离也?何不即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之言而观之乎?”(《答或人问》)


许谦认为,虽然太极生阴阳,而阴阳生五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母亲生儿子,而母亲和儿子各有各的形体,他认为虽然太极生了阴阳,而太极也同样在阴阳之中,阴阳生了五行,而太极也同样在五行中,不可与之分离。


既然如此,那太极和阴阳有没有先后问题呢?许谦在《答或人问》中接着说:“太极之中,本有阴阳。其动者为阳,静者为阴,生则俱生,非可以先后言也。一元混沦而二气分肇,譬犹一木折之为二,两半同形,何先后之有?”他认为虽然太极跟阴阳是相生的关系,但却不可以用先后来形容,这就如同将一根木棍折为了两段,这两段无论长短和外形都一模一样,所以这两段之间就没有先后可言。


许谦:致知力行,并行不悖(下)韦力撰

许谦撰《读四书丛说》八卷,清道光咸丰间大梁书院刻本,书牌

许谦:致知力行,并行不悖(下)韦力撰

许谦撰《读四书丛说》八卷,清道光咸丰间大梁书院刻本,卷首


关于理与气的关系,许谦也是坚持朱熹的理本论立场:“盖天地间唯一理尔。明乎理,则前无古,后无今,亘宇宙,固可一以贯之。”(《读四书丛说·中庸下》)


关于理气的先后问题,许谦说:“有理然后有气,然生物之时,其气至而后理有所寓,气是载理之具也。……天生人物是气也,而理即在其中。理主乎气,气载乎理,二者未尝可离。”他的这个观点也应当说本自朱子,许谦认为从逻辑上来推,是先有理后有气,然而在具体的事物上,则是首先由气凝聚成形,然后理才会附着在里面。


对于知与行的关系,许谦在《读四书丛说·大学》中有过这样著名的论断:“致知力行,并行不悖。若曰必格尽天下之物,然后谓之知至,心知无有不明,然后可以诚意,则或者终身无可行之日矣。圣贤之意,盖以一物之格,便是吾之心知于此一理为至,及应此事便当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也,须一条一节逐旋理会,他日凑合将来,遂全其知,而足应天下之事矣。”


许谦:致知力行,并行不悖(下)韦力撰

许谦撰《读四书丛说》八卷,清同治十一年永唐胡氏退补斋刻金华丛书本


许谦认为知与行必须同时进行,不能先知后行,因为这样的话,穷其一生也无法求得真理,他认为事情要一件件的办,搞清一个事物就懂得了一个事物的道理,这便是诚意。而他的这个观念是修正了朱子所提出的先知后行,故而陈正夫、何植靖在《许谦评传》中说到:“许谦改造了朱熹的知行观,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不说知在行先,也不说行比知重要,而是说知一分道理,便行一分道理,一边明理,一边力行。”


许谦一生隐居不仕,他在至元三年因为得病而去逝,享年68岁,他去世之后葬在了金华县西北的婺女乡安期里,我在网上查得的这个地点,就是今日浙江省金华市浙师大新体育场的北侧。我今日寻访的第一站是在一个建筑工地内探访王柏的墓址,终于找到之后,出此工地,接着去找许谦之墓,所查到的资料说许谦的墓在浙师大新体育场的北侧,一路之隔,对面的勤俭社区内。绕过工地不远处即是勤俭社区。


许谦:致知力行,并行不悖(下)韦力撰

被那位老人带到了这个广告牌的背面


见路边站着一老者,向其打问许谦墓所在,他马上告诉我说就在不远的前面,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找到了许谦之墓,让我颇感兴奋和意外,我向老者请教如何去,他主动说带我前往,于是我请他上车,其实仅前行了不到300米,他指着路旁说,你看就是这儿。我顺其所指一看,果真是一堆墓碑,然而很遗憾是堆在地上的一堆新碑,原来他把我领到了一个刻碑的作坊,我告诉他这不是我所找,他大声地说你不是要找碑吗,这么多还不行,这令我哭笑不得,我给他看许谦的资料,他说自己就住在社区内,没有听说过这个墓,但他接着又说,你这人说话客气有礼貌,我一定帮你找着。


他又跟我讲解自己去过北京,有亲戚在北京某部门任职,他问我是否认识,又说自己八十多岁了。我能理解老人的心情,但我的确没有时间陪他唠家常,于是趁他在密集语言后的间歇期间,向他辞谢。


许谦:致知力行,并行不悖(下)韦力撰

果真是一片刚刚开挖的工地


继续在社区附近寻找,走到社区的东边与高速路的交口处,有一老者正在扫地,向其请教许谦墓所在,他说自己不知道谁叫许谦,但在去年在路边出土过墓碑,被人拉走了,边说边用手指着前面的一块空地,这块空地处在高速路入口引道和社区东的夹角上,被路边的高大广告牌遮挡在了背后,空地已经翻起了黄土,像刚才看的土地一样已没有了任何痕迹。


许谦:致知力行,并行不悖(下)韦力撰

沿着工地转了一圈,已经看不到坟的痕迹


许谦墓的寻找竟然如此的没结果,这让我有些失落,到了这种地步,我已不知如何再打听下去,只好让司机直接开车到火车站,乘11:05分的火车前往杭州。天空乌云密布,之前几天的好天气看来要结束了。


火车车厢里站满了人,看上去像北京上下班的公交车,不少的人都在打电话用更高的声音盖过别的高声,吵嚷声一片,眼疼未见缓解,嘈杂加上困顿又让自己添了头疼的毛病,祈祷着千万不要病在外面。一小时多一点儿就到达了杭州,接受昨晚的教训,没有提前预计酒店,而是出站再找,看到不远处有一家三十多层的大高楼,应该不会再有昨晚的情形。


走进去问房价,280元,跟这个楼相比似乎很便宜,办手续住到五楼,一进房间就听到了空调呼呼的送风声,里面的陈设也很是简单,这种声音恐怕让我难以入眠,立即到楼下要求调换楼层和房间,前台告诉我他们的酒店只有这一层,我才明白这是一家小旅店,仅租用了大楼的一层,难怪它这么便宜,坚决要求退房,谈了一会儿总算退掉,没办法出酒店只好再给携程打电话,总算订到了另一家,放下行李,立即打的开始找这一程的寻访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