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懂得感恩,運氣不壞( 給兒子的第5封信)

My son:5時20分,我起床了。今天是國慶長假第三天,主要任務是備課。前兩天把一篇徵文完成了。也許不會獲獎,但我得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如果我不積極參與,就不可能獲獎。嘗試了,可能還有丁點希望,"自古成功在嘗試。"勇敢地去嘗試,縱然沒有結局,我也無怨無悔,至少賺得了經驗和動用了智慧。當年在華中師大讀一年級時,精明的商家對外徵集廣告詞,說好的廣告詞采納後,還會付報酬。每隔幾天,我就給人家門店送上幾則自創的廣告語,當然還留下了聯繫方式,旨在等待金錢的回報。現在想來,商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為自己打廣告。我雖然沒有得到報償,但我為此動了腦筋。那時還沒有電腦,我就不停地往圖書館跑,去翻報刊,企圖從中獲得靈感,而有的同學無所事事,要麼在宿舍打撲克,要麼睡覺覺……這個故事,是我親身經歷的,遂記憶深刻。

寫徵文論文時,將博士論文中的內容複製了幾千字,並從公安文學選修課的講稿中摘取了一部分,兩部分放在一起後進行技術處理。現在"查重"非常嚴格,哪怕是自己的東西,也不能重複,必須在文字上進行加工和打磨。如果我沒有寫博士論文,現在寫這篇論文時就不會這麼省事和省力。博士論文是我一生的驕傲,正如你也是我一生的驕傲一樣。許多人誇獎你呢。前幾天,某同學的媽媽說你的英語好,希望你更上層樓,向雅思(至少)6點5分的目標邁進,你懂的。

估計這個月要外出講"職業道德",我得用心、用情備課,努力蒐集資料。人家請我去講,把機會給了我。如果我不珍惜此次機會,不認真對待,名聲搞壞了,人家以後就不會請了。

時光在飛,沒想到你長這麼大了。你在軍事經濟學院幼兒園上學時,大部分早上是我送的。一路上,我背"北國冰封,千里雪飄"之類的古詩詞,估計你沒有印象。可惜那時我沒堅持寫日記,斷斷續續還是有一些,且是以你的口吻寫的。現在讀來,可謂妙趣也。如今決心持久地寫下去,一不小心就突破了440萬字。如果20萬字一本的話,就是22本。但我不急於出版,"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是我的人生理念。"功不唐捐"是有道理的,於是自號"功不唐捐齋主"。其中的"唐"就是"白白的"。四個字意思是說功夫不會白白地"捐"掉。換言之,付出必有得到。我於2015年寫的日記前一段時間才在某雜誌上刊發出來,得到的一筆稿費一餐吃不完哦。4年前,如果我不動手寫,而是玩手機或喝大酒,現在就不可能發表,對不對?機會隨時給有準備的人,此話不虛。

寫到這裡,天色粉亮,是外出晨練的時候了。昨天看到奶奶級別的老人在雙杆上壓腿,便從中受到啟發,今天我也學著做,方知在雙杆上壓腿真好,因為其他地方壓腿的高度不夠,做起來沒勁。你知我的筋骨是相當柔軟的,還可以攤一字呢。

陽曆10月7月是農曆九月九,也就是重陽節,建議那天向奶奶問好。奶奶在你未上學之前,一手撫養拉扯你長大實屬不易,那是責任心使然。她總是擔心你摔了、燙了、病了。有一次你與某小朋友在湖北警官學院南院的園中苑騎車比賽吧,一不小心跌落在水池中。那時已是晚秋,比較冷,奶奶和外婆馬上一口氣把你抱上7樓換乾衣服……請記住,知曉感恩的人運氣都不差。如今,我感覺運氣總是蠻好,大約是對我知曉感恩之回報吧。


張友文:懂得感恩,運氣不壞( 給兒子的第5封信)

我給奶奶主動轉3千元換元的細節,似乎對你說過的。清明節,我與奶奶去牛王山咀看外婆。奶奶與村裡人閒聊。當地人建議她在此地多玩幾天,她說當晚要回縣城,已與牙醫約好,明天換假牙。

說起假牙,我得多說幾句。奶奶老早就戴上了假牙,主要是小時吃糖吃多了。奶奶那時是獨女,被爺爺寵著,還有綽號"優待"。不僅吃了許多糖,差不多每天吃油條。奶奶的爺爺從集市購了油條,用稻草繫著,拎著它從村中走過時,香飄數里。有人就與眼睛與耳朵皆不好的爺爺開玩笑說,狗狗在後面啃油條呢。惹得爺爺不時地左顧右盼,手裡因此還握著一根小棍子。奶奶的爺爺我沒有見過,據村裡人說是一個高人。一是毛筆字寫的極好,現在村中有的木架子房上的匾額上還有老人家的真跡;二是說話具有預言性。譬如他多次對奶奶說,你與父親還要見面的,我是看不見了……後來應驗了。

上述故事是奶奶對我說的。奶奶是口述者,我只是記錄者,你不覺得做生活的記錄者比較有趣麼?

聽奶奶這麼一說,我馬上通過微信轉給奶奶三千元,並私下對她說,不要對他人說,不要嫌多哦!我母親活得非常有志氣,從不開口伸手朝我要錢,每次都是我主動給的。正是因為母親教我如何活得有尊嚴,我才有今天的成績。

我向來懂得感恩,你也可以向我學習。竊以為,多微笑、知感恩,運氣會在不遠處等著你,這是我的生活經驗之談,與你共享。(191003)

作者張友文簡介:文學博士、副教授;自詡"雙十一張友文"(參評"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學言說者"、自號"功不唐捐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學》等專著四部,受邀至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實戰部門講授"公安文學"43場次,並在部分高級中學和高校進行(公益)勵志講座數場次。微信公眾號:gh_7b4e98b35f4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