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由來之錢姓

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位,錢姓源流較少,但是分佈較廣,是吳越國的國姓,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的泉府上士錢孚(大彭國始祖籛鏗的裔孫)為得姓始祖。中國歷史上臨安人錢鏐(liú)曾建立五代時期的吳越國,時人謂之錢氏為“東南眾望、吳越福星”。在2014年的人口普查中排在了第89位。

百家姓的由來之錢姓

錢姓最早追溯到彭祖,所以彭祖就是錢姓的得姓始祖,但是在歷史的發展中又有以下幾個血脈融入到錢姓中:中國錢姓血脈比較純正,較少發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但在元明清時,錢姓開始出現與周邊民族融合的現象,今回族、苗族、壯族、傣族、藏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少量錢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為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錢氏。明清雲南地區的哈尼族錢姓土司是來自臨安的錢姓漢族,其後裔在當地都擁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當前還有不少的少數民族錢姓是通過同音轉譯等形式改姓錢的,據《中國人的姓名》等書記載,蒙古族、滿族錢姓的源流為同音轉譯。

歷史上,曾經另有一些漢族錢姓源於帝王賜姓為氏。《宋史·吳越錢氏世家》稱,吳越王錢鏐與戰士多賜己姓”,至忠懿王錢弘俶那圖歸宋,這些因賜姓而改姓錢氏之人“皆稱同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詔令恢復本姓,所以賜姓的錢氏基本已不復存在。 [4]

如今這種賜姓的錢姓人只見於臺灣高山族土著中,據《臺灣姓氏源流》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臺灣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於朝廷,有功於國家,被乾隆帝賜姓為“錢”。

郡望堂號

錢姓的郡望主要有彭城郡、下邳郡、吳興郡等。 [1]

彭城郡:西漢改楚國郡為彭城郡,不久復為楚國。東漢時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

下邳郡:東漢置郡,治所在下邳。轄地北至江蘇下邳,南至安徽嘉山,東至江蘇淮安。

吳興郡:三國置郡,治所在烏程。相當今浙江臨安、餘杭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縣地。

主要的堂號有-----

彭城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吳興堂:以望立堂。

以及吳越堂、丹桂堂、萬選堂、錦樹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