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1962年的中印戰爭,我們稱之為中印自衛反擊戰,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一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罷了。但是對於印度來說,它打碎了印度的大國迷夢,使得印度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成為印度心底永遠難以解開的心結,他們稱之為“恥辱性失敗”。在戰後,印度軍方委託亨德森·布魯克斯少將和P·S·巴加特准將調查這場“災難”,總結出了印度慘敗的原因。

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印度將軍眼中他們之所以慘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點:一是尼赫魯的政治誤判。尼赫魯等印度高官們一廂情願地急功冒進,他相信印度由於有美蘇的一致支持,誤判中國不會對印度在拉達克和東北邊境特區的“前進戰略”做出反應。

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二是軍方準備不足。尼赫魯的政治誤判,導致印度軍方準備不足,印度的很少部隊有山地作戰的經驗,武器陳舊,根本不適合山地使用,而且還補給不足,無法與經過良好山地作戰訓練的中國軍隊抗衡。

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三是情報不足。一方面是印度情報部門未能準確研判中國國內和外交的發展,而只是依賴中情局的簡報,印度駐北京使館關於中國國內經濟危機、中蘇交惡以及臺海危機的剪報。而根據這些情報,印度政壇、軍方和情報部門的領導者們就得出結論說中國不會對印度的“前進戰略”做出激烈反應。另一方面印度在喜馬拉雅地區的情報設施不足,根本不清楚中方的力量、機動能力和戰術,特別是個別報告中提到的人海戰術,導致一開戰,印度軍隊就蒙了,不知道如何作戰。

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四是後勤補給能力不行。通訊不暢,沒有道路網絡,補給和增援大都由空運完成。結果是印度軍隊的彈藥不足,缺乏炮火支援,炮兵在山區沒有機動能力,甚至士兵連過冬的服裝鞋帽都不夠。

五是軍隊指揮失誤。軍中不僅決策十分隨意,朝令夕改,而且軍方高層還越級瞎指揮。據亨德森和巴加特兩位印度將軍的報告記載,軍方後來的調查指出:“坐在德里的總參謀部竟然對多拉哨所東北1000碼的行動下達直接命令,這是令人震驚的。對己不清,對敵不明,而且在部隊和目標之間還可能有一道山谷,儘管如此,命令還是下達了。這道命令在史上簡直可以與輕騎兵衝鋒相提並論。”

六是不使用印度空軍。印度人認為他們的空軍是可以改變戰爭的結果,但是印度空軍只參加了空投補給的行動,沒有進行任何攻擊行動。他們譴責當時的情報局負責人B·N·穆利克誇大了中國將因印度空軍參戰而報復性轟炸印度城市的可能,導致領導層決策失誤。

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最後,印度的這兩位將軍高度讚譽了印度士兵的英勇神武,稱他們的士兵即使面對必死的情況,也沒有放下武器。戰敗後,詩人普拉迪普把他們的英勇譜成不朽的傳唱:噢,吾土吾民。這首歌曾在1963年1月26日新德里的全黨大會上由拉塔·曼格什卡演唱,曲終時尼赫魯無法忍住淚水,放聲大哭。

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綜上所述,這就是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慘敗的原因,歸根結底就一句話:戰爭慘敗的鍋,印度軍方不背,都是尼赫魯等政治領袖們的錯,他們以為中國不會出兵,誰知道我們在懵逼中被狠揍了一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