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很容易就犯一個錯誤:說的道理和做的卻是不一樣(上)

你可以拋開你要做的事情,找時間和你的孩子坐在一起,看看他,問他今天是否有什麼快樂或不開心的事情,然後仔細聽孩子的話,讓他知道你有時間和興趣聽他的故事。

父母的很容易就犯一個錯誤:說的道理和做的卻是不一樣(上)

如果你仔細觀察,很多孩子獨處時很少闖紅燈,孩子們經常在自行車道上騎自行車。但當他和父母去街上時,大人總是拉他不要走人行橫道,不要走地下通道,也不要過立交橋,而是要翻過欄杆和過馬路。

成年人的藉口是走捷徑趕時間,但我不知道這一切是否讓孩子們意識到這些規則是不能遵守的,他們自己的興趣大於規則的嚴肅性。

父母的很容易就犯一個錯誤:說的道理和做的卻是不一樣(上)

父母很容易在不經意間犯錯誤:這是事實,但他所做的卻是另一回事。結果,他無意間為他的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看看不同的例子,你有什麼感覺?

(1)9歲的子軍和5歲的子家準備去社區廣場玩滑梯。

那是秋冬,晚上有點冷。子君拿起外套穿上,紫嘉只穿了一件薄連衣裙,後面跟著他的哥哥,準備出門。

子俊見狀,立刻對子佳說:“你要穿上外套才可以出去。”

子佳喜歡漂亮,如果穿上外套,就看不見裡面漂亮的洋裝了,於是她堅持道: 我不想穿外套。”

“不行,外面那麼冷,要穿外套才能出去。”子俊繼續勸說。

“可是我不怕冷,”子佳也仍然堅持。

父母的很容易就犯一個錯誤:說的道理和做的卻是不一樣(上)

這時候,子俊開始勸說子佳:“如果你不穿外套,到時候感冒了就要去醫院,去醫院就要花錢。媽媽賺錢是很辛苦的,這樣就會讓媽媽很難過,還要花時間照顧我們,媽媽也會很累。如果你現在穿了外套,就不會。。。。”

子俊很嘮叨,但說得很有道理,說了快10分鐘, 子佳終於受不了,雖然不情願,但還是穿上了外套。

(二)讀小學一年級的佩佩與4歲的弟弟在社區的院子裡玩,弟弟看到另一個小朋友騎了一輛三輪車,就跟佩佩說: 我要騎車車。 ”

佩佩馬上說:“ 那不是我們的車子,不可以騎。

弟弟發現姐姐不幫忙,就自己跑到騎三輪車的小朋友旁邊,拉著小朋友的三輪車一直喊著:“我要騎車車, 我要騎車車。”

父母的很容易就犯一個錯誤:說的道理和做的卻是不一樣(上)

佩佩看到弟弟干擾到別人,立刻衝到弟弟旁邊,用力把弟弟拉開,然後馬上一個巴掌甩下去,大吼著:“都跟你講了是別人的車不能騎,你聽不懂是嗎?"

弟弟捱了一巴掌,立刻大哭起來,卻不敢再去拉三輪車了。

但是,在場的所有大人與小孩,都被姐姐教訓弟弟的行為給嚇住了。

像子俊這樣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為什麼能夠這麼長篇大論地說服妹妹穿外套呢?

因為當子俊小時候不願意穿外套出門時,媽媽也是這樣耐心地解釋,

“把為什麼要穿外套”“不穿外套會著涼的可能”以及“著涼後會引來什麼樣的後果”等,慢慢地解釋給子俊聽。因此,子俊從媽媽身上學到的就是用道理來說服人。

父母的很容易就犯一個錯誤:說的道理和做的卻是不一樣(上)

佩佩的母親呢?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只要佩佩做了他媽媽認為佩佩不該做的任何事,她的母親就會口頭制止。如果佩佩還不停止,她的母親就會不耐煩地過來扇佩佩一巴掌,然後喊道:"你沒聽見嗎?

結果,佩佩學會了如何處理大聲喊叫和互相甩耳光的方法。

對一個孩子來說,學習的首要對象是父母。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通情達理,那麼當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他們必須是合理的。如果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不要用暴力來處理事情,那麼父母在對待他們的孩子時也應該避免使用暴力。

父母的很容易就犯一個錯誤:說的道理和做的卻是不一樣(上)

當佩佩打他弟弟的耳光時,如果他的母親在場,她會來扇佩佩一巴掌:‘我告訴過你你不能打任何人,你還在打架嗎?’這樣的教養方式是沒有說服力的。

正確的做法是,我母親走到佩佩跟前說:"聽著,我哥哥被你打了,他的臉紅了,萬一他受傷了,他的母親會很傷心的。"等會兒再和你弟弟談談,好嗎?

然後她對弟弟說:"別人的自行車不能被搶,但他們得借。如果他們不借,他們就不能堅持,你知道嗎?而且,我姐姐對你說不,姐姐是對的,你得聽你妹妹的話,明白嗎?

父母的很容易就犯一個錯誤:說的道理和做的卻是不一樣(上)

最後,我要求我姐姐向我哥哥道歉,因為我哥哥打了我哥哥,我也要求我哥哥向我妹妹道歉,因為我沒有聽我妹妹的話。

經過母親的示範,也許我不能改變姐姐在短時間內打人的習慣,但經過很長一段時間,

姐姐的影響一定會改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