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很多父母认为听话的孩子最好了,认为听话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希望孩子对自己说的话做到言听计从。不听话就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观念也很容易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

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存在很多的弊端,孩子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认为想要别人喜欢自己就要讨好别人,这样的孩子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眼光,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约束,当别人提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让自己帮忙,不好意思拒绝,怕拒绝了别人会带来外界的异样眼光,从而委屈自己也要帮别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父母以威胁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着急的没有办法,用威胁的口气跟孩子说,你要再这样不听话,以后我就不管你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如果父母用这种威胁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也无法判断其真假,孩子很可能认为父母是真的不管自己了,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陪伴和自己与父母之间稳定的关系,这时候孩子就会害怕,认为自己听话了,父母就不会不要自己了。之前看到一个4岁多的孩子在妈妈面前背诵弟子规,妈妈说是孩子就喜欢背弟子规,每次让孩子从三字经与弟子规,道德经挑选一个背诵给妈妈的时候,孩子都会选择弟子规来背诵,在之后问到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背诵弟子规的时候,孩子回答说不是,而原因是因为这样做妈妈就会开心,这位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非常严苛,也经常用到威胁的方法,经常会说你不背诵就不准吃饭,不背诵妈妈就不开心了等,慢慢的孩子害怕妈妈会生气,害怕妈妈会不要自己了,孩子会用讨好达到让妈妈满意的目的,而不是孩子这样做就真的开心,真的是愿意做的。

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不合理的谦让

家里孩子多的,父母会告年龄大的孩子要学会谦让。但是谦让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父母如果总是要求孩子不合理的谦让会导致孩子产生做什么事都要让着别人的想法。例如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运动就需要有竞技精神,就需要争个高低,凡事因事而论,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情况下要谦让,什么时候要去竞争。

过分谦让,不争不抢,孩子以后的恋爱遇到无理取闹的女孩子,不敢反驳,恋爱关系中变的过分妥协。遇到竞争机会,都不敢去争取,怕因为自己的“竞争”引来异样的眼光。

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借以外界眼光来教育孩子

看你这样,别人肯定不喜欢你。你不这样做,别人会怎样看你。孩子会误以为只有这样做了别人才会喜欢自己,从而造成了做事的时候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无法去坚持自己的观点,形成讨好型人格,做事的时候不是追求更好,正确,更加倾向于考虑别人的感受,无法真正认识到本质问题,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