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选载之一:九一八的枪声

70年前,阜新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欢欣鼓舞地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伟大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

在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阜新人民以其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不朽的英雄赞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阜新市史志办公室、阜新市档案局组织编写了《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一书。

《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一书由市委书记张铁民作序,市史志办主任李立新主编,编写组由王紫晨执笔。全书45万字,并附有200多幅珍贵的图片,以大量真实准确的史料深刻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热情歌颂了阜新人民的抗战精神,是一部思想性、政治性、史料性很强的爱国主义教材。从本周起,本网陆续选载该书部分内容。

《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选载之一



九一八的枪声



阜新市史志办《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编写组

王紫晨 执笔



《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选载之一:九一八的枪声

日本侵略军夜袭中国东北军北大营

《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选载之一:九一八的枪声

日本关东军侵占沈阳

《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选载之一:九一八的枪声

黄显声将军

《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选载之一:九一八的枪声

侵占阜新县城日伪军头目合影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驻沈阳的日本铁道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部河本末守中尉带领日本士兵,以巡查铁路为名,在沈阳柳条湖南满铁路附近,选择了从北大营南大约800米的地点,亲自在铁轨上装置了骑兵用的炸弹,并点上火,“轰”——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炸坏的铁轨、枕木飞溅四射;然后,日本侵略军在爆炸现场摆了几具身穿中国士兵服装、没有血迹的尸体,充当炸铁路的“凶犯”,伪造了中国人炸铁路的现场;同时,河本末守采取贼喊捉贼的伎俩,用其随身携带的电话机向守备队第二大队本部和奉天特务机关报告,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紧接着,预先埋伏在铁路爆炸点以北约4公里的日本独立守备队步兵第二大队第三中队,在中队长川岛的带领下,立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袭击。关东军随即按照预定计划,命令驻抚顺、铁岭的铁道守备队和驻辽阳的第二师团迅速向沈阳集中,连同在沈日本侵略军分别向沈阳城发起进攻。于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落伍了,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匮乏,国内生产生活所用的原料主要靠从别国进口。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西方列强的情况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对海外资源和市场的迫切需求,而世界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和资本主义列强在政治组织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使它们得以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要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此,日本明治政府以军事立国为根本国策,竭力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对外扩张、侵略亚洲各国,同时也将日本拖入战争,将日本民族引向灾难。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就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日本军国主义通过甲午战争并吞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后,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攫取了中国东北南部旅顺、大连、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以及京津一带等地区驻军的侵略权益,为扩大侵华战争构筑了前沿阵地。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

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9月19日凌晨1时30分至2时之间,板垣征四郎又以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名义,发布了由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起草的八项电令,除了命令占领营口、凤凰城、安东、长春等地外,还命令有关部队迅速集结沈阳,支援进攻沈阳的日军,同时还请求驻朝日军越境增援。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在沈阳的部分东北军官兵,出于保家卫国的民族气概,进行了一些自发抵抗。驻北大营的独立步兵第七旅是东北军精锐部队之一,有官兵7000余人。在日本侵略军爆破铁路并开始向北大营进攻时,旅长王以哲未在营区。参谋长赵镇藩几次用电话请示在城内的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和旅长王以哲,而得到的命令却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但是身处北大营第一线的赵镇藩觉得荣臻不可理喻,就挂上电话,命令各单位仍按原定计划准备迎击敌军。夜11时半左右,部分日本侵略军冲进营区,向第621团官兵扫射、刺杀。该团各营按照荣臻的命令,都未带武器,因而来不及抵抗,纷纷奔走逃命,许多人被打死、刺死。但第620团第三营在值周官、九连上尉连长姜明文的指挥下,事先就将武器弹药带回营房。听说日本侵略军冲入营区后,他们立即在营房附近用麻包垒成临时掩体,向敌人还击,日本侵略军未能接近。其间,荣臻在传达不抵抗命令的同时,指示部队必要时可组织撤退。第619团、621团先后向东撤走。第620团在团长王铁汉的指挥下,至19日凌晨4时,也从东、北两侧围墙分两路撤退。从北围墙撤出的团部和第三营、迫击炮连、平射炮连等部在墙外遭到日本侵略军阻击。早已满腔怒火的该团官兵立即枪炮齐发,将敌人的火力压住,迅速撤出敌人的火力区。19日6时30分左右,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大营。据事后调查,日本侵略军在进攻北大营时,东北军官兵伤亡近300人。

19日上午,日本侵略军开始进攻沈阳城。日本侵略军第29联队兵分三路,第一路攻商埠地南市场,第二路攻商埠地北市场,第三路攻入大西边门、小西边门。先将警察署包围,接着又包围电话局、无线电台等处,然后包围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省政府等重要机关及东三省官银号、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接着,日本侵略军又攻占大北关、小北关和大南关、小南关,占领沈阳兵工厂及东塔飞机场,并开始在重要街巷路口设岗,任意屠杀百姓。其宪兵更是闯入民宅搜查武器及反抗分子。最后,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先后将沈阳各城门及东关公安总局、公安总队队部用坦克攻开。驻城内的警察、公安队奉省警务处长黄显声和沈阳市公安局长熊飞的命令,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三经路警察署、商埠地三分局、南市场等处的战斗尤为激烈。但由于日本侵略军以装甲车、坦克进攻,火力强盛,公安警察抵挡不住,警员伤亡惨重,被迫撤退。日本侵略军在占领沈阳后,掠夺了中国大量军用物资,其中有飞机262架、各种炮3091门、坦克26辆、各种枪支12万余支。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

东北军政当局最高负责人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曾幻想蒋介石和国际联盟能够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因而执行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结果事与愿违,导致东北大片国土沦陷。到9月下旬,辽宁和吉林两省政府已经瓦解,黑龙江省政府也处于瘫痪状态。面对这种形势,张学良果断地委任抗日人士主持东三省临时政府。当时,辽西还没有沦陷。9月23日,张学良发出通电,正式宣布:“在锦州暂设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行署、辽宁省政府行署”,并支持黄显声发动和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侵略军随即对辽西锦州采取了军事行动。10月19日,关东军以重金收买了汉奸凌印清,网罗溃兵、民团、土匪成立了伪“东北民众自卫军”。凌印清被歼灭后,11月初,日军又委任汉奸张学成为“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司令,收拢凌印清残部等,组成8个支队,共4000多人。11月15日,辽宁省公安骑兵第二、三总队前去围剿,张学成“东北民众自卫军”一战即溃,张学成及日本顾问全被击毙。

日军利用伪军攻打锦州的计划失败后,便直接出兵进攻锦州。12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出“辽西讨伐令”。对此,东北边防军严阵以待。12月21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第二师团、二十师团、混成第三十八旅团、第三十九旅团及第八旅团共4万人,以夺取锦州为目标,沿营沟、北宁、大通3条铁路线,同时向锦州及辽西的东北边防军发起总攻击。各部义勇军约3万余人沿途阻击日军。12月25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电请南京政府迅速增援。同时,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通电全国各机关、军队、群众团体,呼吁抗战。针对中日双方在辽西一带的战斗情况,张学良于12月28日再次电请南京政府援助,结果还是没有回应。12月29日,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下令锦州及附近的军队撤往关内,只留警务处长黄显声等率公安骑兵维持锦州一带治安。

1932年元旦,辽宁省政府行署由锦州撤往河北滦县。下午5时,日本侵略军多门师团派飞机6架,用机枪扫射沟帮子、锦州间运输车辆,并以两旅团以上之兵力攻下历家窝铺,直扑沟帮子。时辽西义勇军会同东北边防军六五八团的高政清、朱世清、荣炳炎各营及骑兵三旅第三十九团、四十团拼力抗拒,日军炮火尤猛,东北边防军死伤惨重。激战一昼夜,死亡约在2000人以上。日军第二十师团第三十八混成旅团于  3日10时首先侵占锦州。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是四个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热河,当时彰武县属于辽宁省;阜新县属于热河省。九一八事变后两个月,12月下旬,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企图西进侵占中国东北军还守卫着的锦州。彰武自古是兵家要道,攻锦日军兵分三路,其中右路由彰武取道义县南下。

当时彰武县城由东北边防军骑兵第三旅旅部和一个营驻扎,并于叶茂台、十家子一线设防。12月26日,彰武县城上空飞来两架日军飞机,那机翼上的圆圆的标志就像张开的血盆大口,飞机呼啸着投下6颗炸弹,落在东门外。第二天,又有两架日军飞机,到县城投下两颗炸弹,一颗落北大营军营,一颗落城内,炸得大街火光冲天,瓦砾横飞。12月30日,东北边防军骑兵三旅旅长张树森接到命令,率部撤离彰武,开往义县。县长吴意和已于半月前辞职去北平。城内人心惶惶,店铺纷纷关门,很多人逃往乡下。  

12月31日,日本侵略军铁甲车从新立屯开到彰武。彰武县公安局局长王恕领着一伙人到车站迎接日军。从此,彰武县沦陷,王恕当了伪县长,日本人西崎敏夫任指导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东北极力扩张,1932年3月1日建立了伪满洲国,进而不断强化反动统治,清剿抗日力量,在南满、北满治安基本趋于稳定时,便把矛头指向热河。1933年2月21日,日伪军10余万人,兵分3路大举进犯热河。2月25日,中国守军在朝阳、凌南一带与日军激战。3月2日,日军侵占赤峰。3月4日,日军侵占热河省会承德。

当时,阜新县城内驻有东北军汤玉麟部的一个营,日本侵略军欲进犯阜新县城的消息传来,守城官兵及县长杨宗立连夜逃跑。县城由抗日义勇军驻守。

1933年4月6日,日本关东军藤井大佐和美崎参谋长亲率伪靖安军(伪满地方部队)一个旅团4000余人,由新立屯向阜新进犯,。8日上午,日军分兵绕道阿金歹,逼近县城,于中午开始攻城,与守城东北抗日义勇军贾秉彝、徐福部发生激战,3小时后,南门被攻破,巷战数小时后,义勇军终因武器不佳、弹药缺乏,伤亡过重而撤出县城。上午10时,阜新县城沦陷。藤井派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县城。

至此,阜新地区全部沦陷,60余万阜新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图片翻拍王东元、转自阜新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