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历史中元宵节是世俗间最热闹的狂欢节

你知道吗?历史中元宵节是世俗间最热闹的狂欢节

从汉代起元宵节就开始列为重大节日,自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从隋唐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逐渐成为民间最热闹的狂欢节。

一、元宵灯节的时间越来越长。

元宵节的节期习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节期时间发展的长短是,汉代只有一天,到唐代增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而到了明代则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天为市,热闹异常,夜间张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二、元宵节花灯种类丰富多彩

元宵节花灯种类很多,有的仿照动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虎、兔、猪等十二生肖为主编制的动物灯,有的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 牛郎织女、 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古代宫庭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场景更是壮观。各种花灯种类丰富,制作精巧极具观赏性,展现出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技能。

三、元宵灯节场景盛况空前,成为世俗最热闹的狂欢节。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这是古代文人用诗句描述元宵节花灯盛况的真实写照。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时期,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都还是乡村,到处张灯结彩,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你知道吗?历史中元宵节是世俗间最热闹的狂欢节

唐代时,元宵节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 灯市。史料记载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 《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节比唐朝更加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宋朝史料记载,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大词人辛弃疾写的那首颂元宵盛况的词更是千古传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的灯节更加铺张,持续的时间更长,元宵放灯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夜,以显示歌舞升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连接在一起近二十余天,白天欢庆热闹非凡,夜间张灯结彩,难以想象,那举国欢腾是何等壮观的景象。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把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推向了高潮。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增加了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场面闹腾得更加热闹红火。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更是生动别致的描述出元宵节精彩热闹的场景,诗曰:“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你知道吗?历史中元宵节是世俗间最热闹的狂欢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