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最后的辉煌之抗日援朝(一)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五月,日本丰臣秀吉完成了统一日本以后,入侵朝鲜。当时日本人称为倭人,以下都称倭人。

朝鲜釜山(今天的韩国,以前就是朝鲜)与日本对马岛隔海相望,当时两边的朝鲜人和倭人相互贸易和通婚。但是当时的朝鲜王李昖(yán)沉湎于酒色,致使朝鲜政务糜烂,军队废弛。丰成秀吉抓住时机派遣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人率领船队数百艘渡对马海峡,直逼釜山镇。偷偷度过临津以后,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分别攻陷丰、德诸郡。


大明朝最后的辉煌之抗日援朝(一)

明军出兵朝鲜图

由于朝鲜承平已久,军队懦弱不堪,没有组织有力的抵抗,基本上是望风而逃。朝鲜王李昖无奈之下仓促放弃了王京,同时让次子李珲监国,自己逃往平壤。发现平壤还是不安全,又逃往义州,向大明恳求愿意到大明做个平安王爷。

朝鲜王望风而逃正中倭寇下怀,倭寇乘机渡过大同江,前锋已经冲到平壤界。这是整个朝鲜局势已经糜烂的无以复加,说是已经亡国也差不多了。倭寇占领了王京,平了朝鲜王族的祖坟,把李珲和留守王京的大臣都俘虏了,搬空了朝鲜的国库,八道机全部失守,倭寇随时就能渡过鸭绿江进入大明境内。朝鲜王族向大明求援的使臣络绎不绝,一波接一波的向北京派遣。

大明朝廷接到求援的要求以后,神宗召集廷议,让众城臣讨论朝鲜的形势,救?还是不救?经过激烈的讨论,大臣们都认为“朝鲜是大明的附属国,历来对大明恭敬有加,是大明的藩篱,是对外的必争之地。”于是派遣信使晓谕朝鲜王,让他无比坚决抵抗以匡扶社稷,大明以大兵十万(原文),随时进入朝鲜援助。

此时,倭寇已经占领平壤,在朝鲜苟延残喘的朝鲜君臣越来越怕,撤往爱州避难。

万历二十年七月,大明派游击将军史儒等人驰援平壤,但是由于对地形不熟悉,又遇着下大雨,明军中了埋伏,战斗开始以后明军就处于极端不利的位置,史儒一方面苦苦支撑,一方面派出了传信兵向国内求援,副总兵祖承寿率兵三千前往救援,但是由于对倭寇的估计不足,明军将士虽然奋力拼杀,但是以有备打无备,游击将军史儒壮烈殉国,副总兵祖承寿仅仅以单人逃脱。战报报到了朝廷,朝野震动,廷议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主事袁黄在军中做参谋,准备出兵朝鲜。

大明朝最后的辉煌之抗日援朝(一)

万历二十年八月,大明准备援朝的军队刚刚开始集结,倭寇就进占丰,德等郡。倭将加藤清正派使者到大明军营行缓兵之计,言语极其恭敬,说区区日本,敬仰天朝威名,是绝对不敢和中国对抗的。时任大明兵部尚书石星也说之前史儒与祖承寿援朝鲜大败,目前不知道前线的情况,无法应对。需要暂缓发兵,先派人探查倭寇的虚实。于是发布招募令,寻找懂倭语的人前去倭营明里交涉,暗地侦查。

还真有一个人应征了,这个人叫沈惟敬,嘉兴人,史书称之为“市井无赖”。这个小角色,却左右着大明对倭战争的走向。

后事如何,下篇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