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一、標準建設概況

本文梳理了2015年至今的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相關標準,涉及物流、供應鏈、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整理42個標準,其中,國家標準33個,行業標準1個,地方標準7個,團體標準1個。標準建設具體涉及以下內容: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1、物流與供應鏈

涉及物流與供應鏈方面標準較多,涉及物流業務、物流技術、供應鏈管理、供應鏈服務平臺、設備設施、信息傳遞等方面的標準化。如:《射頻識別在供應鏈中的應用 集裝箱》針對供應鏈管理,規定了可讀寫的RFID(射頻識別,文中所有縮略語參見參考性附錄C)貨運專用標籤在集裝箱運輸中的應用要求;規定了空中接口協議和一套通用的必要數據結構,並通過公共句法學和語義學規定了一套通用的可擇性數據要求。《全程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參考功能框架》給出了全程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的業務模式、業務需求、核心服務流程、參考功能架構以及核心功能等框架;適用於全程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的設計、開發、實施及管理。《物流單證基本要求》規定了物流領域運輸、倉儲單證編制的基本原則、要求、要素以及單證填制和使用的要求。該標準適用於對物流領域單證的編制與應用。《公路物流主要單證要素要求》規定了公路物流主要單證的基本要素,適用於公路運輸物流活動交接環節所使用的單證。

2、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方面,規定了平臺間信息交互的規範等。如:《鋼鐵物流互聯網信息交互技術規範》規定了鋼鐵物流互聯網公共商務信息平臺與其它信息系統之間信息交互時的交互對象、交互格式、交互數據、安全規範;適用於鋼鐵物流互聯網公共商務信息平臺與其它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

《移動通信網面向物流信息服務的M2M協議》規定了移動通信網面向物流信息服務的M2M協議,對面向物流信息服務的M2M協議的結構、定義、交互機制、安全機制進行了規範;適用於提供網絡信息服務的移動通信網,也可供其他物聯網業務參考使用。

3、信用建設

涉及企業、平臺的信用評價、服務要求等的標準建設。如:《商貿物流企業信用評價指標》規定了商貿物流企業信用評價指標建立的基本原則和專項指標內容;適用於商貿物流企業開展自我信用評價,可作為行業組織、第三方機構信用評價依據,其他相關評價活動也可參照使用。

《電子商務信用 B2B第三方交易平臺信用規範》規定了電子商務B2B第三方交易平臺(以下簡稱為"平臺")的資質要求、賣方管理要求、商品審核要求、交易服務過程要求、配套服務要求、信息安全與保密要求及經營終止要求;適用於B2B電子商務第三方交易平臺的信用管理及信用建設。

4、金融方面

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的傳統業務,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方面的相關標準有待完善,現有標準主要涉及租賃類業務,如:《金融租賃服務流程規範》規定了金融租賃服務申請、受理及調查、審核、合同簽訂和履行、租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適用於金融租賃服務機構及人員。

部分地方標準對質押類業務進行了標準化,如:《鋼材質押融資倉儲企業管理規範》規定了鋼材質押融資倉儲企業應具備條件、從業人員、倉單要求、作業流程、監管要求、監管義務和權利等要求;適用於從事鋼材質押融資倉儲企業。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的標準化建設,涉及跨行業、跨領域、跨國界的交叉內容;同時,隨著信息技術在物流與供應鏈金融中的深入應用,標準的建設需要考慮更多的高科技要素,這些都在客觀上對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二、融資存在的問題

在金融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仍需要有標準的加持,才能使得金融支持和促進物流與供應鏈發展更加有力。在物流企業融資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物流市場

中小微物流企業佔據中國物流市場90%的企業數量,在公路貨運領域尤為突出。百萬級的中小微公路貨運企業承擔了市場70%的運力。

物流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物流企業運營需要佔用大量流動資金,然而由於費用結算賬期長,貨主普遍結算賬期4-6個月,長期佔用企業流動資金,而物流企業對下游結算週期較短,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缺口,全行業資金鍊緊張。

物流企業基於行業生態特性,普遍缺乏金融機構認可的廠房、設備等可抵押固定資產,導致其日益高漲的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針對此類企業風控難的矛盾逐步凸顯。而中小微貨運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財務和管理等方面規範化程度不高,儘管經營與發展狀況良好,也難以向金融機構自我證明,這導致了企業向傳統金融機構融資困難。

2、傳統金融機構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脫虛向實的政策大背景下,金融機構普遍有意願服務中小企業,但中小企業小、散的特點,以及傳統金融機構對物流行業運營情況認識不足,使得傳統金融機構風險防控手段缺失,獲客成本偏高。

3、互聯網金融機構

隨著科技進步,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做了積極的實踐,鏈接資產端和資金端數據,體現物流企業運營數據的信用價值,使得中小微物流企業獲得了更好的融資服務。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三、未來發展

1、加強科技應用促進跨領域標準建設

新興技術與金融業的深度融合正推動著金融業步入轉型發展的快車道,數據中心作為承載企業業務應用和數據服務的基礎,處於應對信息科技風險的第一線,其安全穩定運營是企業向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基石。依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和智能終端等科技措施,以金融科技手段構建物流與供應鏈企業的場景數據模型,通過標準化的數據信息採集和技術分析方法,提升風控水平,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加強團體標準在標準體系中的作用

團體標準是由團體按照團體確立的標準制定程序自主制定發佈,由社會自願採用的標準。社會團體可在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情況下,制定團體標準,快速響應創新和市場對標準的需求,現有標準空白。國家鼓勵社會團體制定嚴於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引領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

現行的標齡長、標準不齊全等頑症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因此,大力發展團體標準不僅有助於改進標準管理體制的弊端,也是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有效途徑。由市場機制產生的標準交由市場決定,既可避免制定出的標準與市場需求脫節,又可加快標準制定的速度,增加標準有效供給。

團體標準制定靈活、內部協調相對容易、與自主核心技術相結合緊密。企業團體通過形成標準聯盟、抱團發展,一是能有效整合各企業的資源和研發力量,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和走向市場的步伐;二是有了團體標準支撐的底氣,可明顯提高其市場競爭的信心,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利於行業有序競爭,用於做大做強,促使產品優化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

隨著市場的發展,根據行業和國家需要,亦可在團體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標準建設情況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