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三首诗把落花的情怀阐述得明明白白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人间草木》,在《花园》一章里,先生笔下的香橼花很有个性,就连落凋落的姿态都与众不同。

香橼花蒂的黄色仿佛有点忧郁,别的花是飘下,香橼花是掉下的,花落在草叶,草稍微低头又弹起。

其实,说到落花的个性,何止香橼,木棉花第一个当仁不让。

花期过了,火红的木棉花整朵整朵地落下,是如此地决绝和义无反顾。

绝不枯萎,绝不褪色,即便是告别,也要保持花开时的样子。

纵使零落成泥辗作尘,依旧香如故,这就是木棉花,也叫英雄花。

盛开时,一树繁花,凋谢时,干干脆脆。

这就是花儿的风骨,生命该有的态度,花开花谢一样值得珍惜。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三首诗把落花的情怀阐述得明明白白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自古至今,落花似乎总带着点淡淡的伤感。但是,在南宋诗人陆游的笔下,落花却是如此的冰清玉洁不屈不挠坚贞如一。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有人说,海蓝给自己看。

诗言志,词抒情。陆游这首《卜算子.咏梅》当然也是他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是一树开给自己看的花,寂寞凄清,风吹雨打,无争无求,不屈不挠,孤芳遗世,自洁自高。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就是梅花的精神,花开花落都是一样的情怀。

只是,如此之花常有,如此之人难求。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三首诗把落花的情怀阐述得明明白白

晏殊有词曰:“无可奈何花落去。”

其实,有些花虽然叫落花,可它们却是不落的花,即便是花期过了也不会从枝头飘下。

我养过一盆叫紫鸭跖草的花,据说也是紫罗兰的一种。

一朵小花,三片淡紫色花瓣,围着几缕鹅黄的花蕊,雅致又精巧。

此花花期极短,朝开暮合,黄昏时分,花瓣一点一点地卷向花蕊,直至互相包裹在一起,最后花芯里只剩一点点晶莹剔透的柱状体。

安静地盛开,安静地离去,真是心性淡泊的小花。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三首诗把落花的情怀阐述得明明白白

有一种菊花也是不落的,宋代诗人郑思肖《寒菊》里就提起过此种菊花。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花期已过,露冷霜寒,可孤傲绝俗的菊花宁可枯死在枝头,也决不会随北风一起飘零。

虽是落花,却有傲骨凌霜的高洁之志。

宁肯枝头抱香死,是多么的痛切悲壮气势磅礴。

作者以菊明志,表达了自己宁死不降元的高尚节操。

不落的落花,别样的铮铮铁骨,人如花,花如人。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三首诗把落花的情怀阐述得明明白白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

没有伤感,李白笔下的落花多么唯美,坦荡荡随流水,它和他的眼前自是别有一番洞天。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眼里的落花是如此的静好,山中的日子是如此的美好。

多么豁达的心境,多么明朗的人生,心态什么样,落花就是什么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三首诗把落花的情怀阐述得明明白白

清代诗人龚自珍就把落花的情怀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诗人虽然仕途坎坷辞官归去,却丝毫不敢忘记报效国家的使命。

位卑未敢忘忧国,离去是为了更好的报答。

落花有情,化作春泥催生新一轮的生命茁壮成长。

这就是落花的胸怀,坦坦荡荡。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三首诗把落花的情怀阐述得明明白白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古人的三首诗已经把落花的情怀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花开花落总有时,无论它是一种怎样的姿态,都是生命里该有的状态,又何须悲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明日落红应满径。

花开花落,唯有坦然面对,豁达处之,生命只有珍惜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