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美國科技巨頭被印度裔"統治":專利數超蘋果,年營收5455億

又一美國科技巨頭被印度裔

《哈佛商業評論》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目前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的掌舵人來自印度。繼薩提亞·納德拉接任微軟CEO、皮查伊執掌Alphabet(谷歌母公司),而今,又一家美國科技巨頭——IBM迎來了印度裔CEO,阿爾克溫·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

上世紀90年代,他加入IBM,從工程師開始做起,迄今已經工作了30年之久。五年前,克里希納晉升為高級副總裁,負責雲計算、認知軟件等業務。隨後他推動公司斥資340億美元收購了Red Hat(紅帽公司),完成IBM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交易,也是開源史上最大的交易。

2020年4月份,克里希納正式出任首席執行官,併發出首份員工公開信,宣佈將專注於AI和混合雲,並將此視為未來的關鍵技術。他能否帶領IBM再創驚喜,復刻印度老鄉納德拉在微軟創下的成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又一美國科技巨頭被印度裔

公開資料顯示: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09年曆史,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也是世界第二大軟件公司。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38萬名員工。毫不誇張地說,"電腦的歷史,就是IBM的歷史",第一個硬盤驅動器、第一個軟盤驅動器、第一個廣泛使用的高級編程語言、第一臺超級科學計算機等均出自這家公司。

根據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IFI Claims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授予的專利超過33萬項,創下歷史新高。IBM連續27年高居榜首,共獲得9262項,有近一半與人工智能、雲計算、量子計算等熱點技術有關。這比起微軟+蘋果+亞馬遜的專利數量還要多,差不多是谷歌的4.4倍,Facebook(989項)的9.3倍。

2019財年IBM實現營收771.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55億元);淨利潤94.3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6億元),同比增長8.05%。平均算下來,每月淨賺超過55億元。

又一美國科技巨頭被印度裔

說起IBM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及托馬斯·沃森。20世紀初,銷售員出身的他進入一家數據處理公司(IBM的前身)工作,擔任總經理。上任後便立即找來一筆錢,用於產品研發。先前積累的推銷經驗派上用場,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和鐵路公司都用上了他們的產品。在沃森的帶領下,公司規模迅速壯大到7000多人。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計算機領域的企業,IBM對於技術創新十分重視。40年代,他們聯手哈佛大學成功研製出Mark1(第一臺大規模自動數碼電腦)。此後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IBM在計算機市場份額一度達到70%。

不過進入90年代,市場上小型個人計算機越來越受歡迎。面對惠普、戴爾等對手,IBM受到巨大的衝擊,經營陷入困境。十六年前,他們將PC業務賣給聯想後,開始轉型成為向客戶提供從戰略諮詢到解決方案的一體化服務公司。

又一美國科技巨頭被印度裔

近年來,他們將重心放在最新的科學技術研究上,並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取得了很深的造詣。有業內人士指出:儘管IBM與普通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遠,但絲毫不影響在行業中的地位。他們準確地把握住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的科技發展脈絡,不斷給這家百年老店注入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