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挪移——贾元春的背影

乾坤大挪移——贾元春的背影

为了免遭文字狱,也为了作品能够流传,《红楼梦》开篇就明确年代不确切。却又写道:“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按迹循踪”四字,暗示读者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在这里我将贾元春这个形象“按迹循踪”,产生了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不知是否合理。

先沿着太虚幻境中有关贾元春的图循踪: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一般解释是“弓”谐音“宫”,“橼”谐音“元”,这幅画指代元春。我想说的是“弓”的确是“宫”的谐音,又另有所指。

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即多尔衮之生母——乌拉那拉阿巴亥,她的命运有和元春的相似处。她十二岁时由叔叔做主嫁给了努尔哈赤,后被皇太极逼着自缢为努尔哈赤殉葬,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被弓弦勒死的。

这样看来,图中的“弓”不仅仅是暗示元春的身份,也暗示了元春的死法:她是被弓弦活活勒死的。这个死相和《恨无常》中“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句十分吻合:“眼睁睁”形象描绘出人被勒死时的眼神;而“荡悠悠芳魂销耗”描绘出女子被绞死时一点一点地断气样子。

接着沿着元春判词循踪: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阿巴亥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做小妾,十四岁登上大妃之位,三十七岁被逼绞死。说“二十年来”也吻合。在阿巴亥三十一岁的时候,努尔哈赤的一位小福晋告发她和努尔哈赤的二字代善有私情,到底有没有这事就很难说,阿巴亥当然要为自己“辨是非”,只是这个“辨是非”不满二十年,而是嫁给努尔哈赤近二十年后发生的事。当时“辨是非”的结局是努尔哈赤以私藏财物、私赠衣帛的罪名剥夺了她大妃的名号,但不到一年又恢复了她的地位。

王熙凤做了个怪梦,梦见有人假托元春来讨取一百匹锦,不给就上来夺,这或许是借了“私赠衣帛”这个“因”这样设置的。

“宫闱”暗指元春身份,小说前八十回元春无子,因此有人认为“榴花”只开而没有结子,元春是怀孕期间被杀,似也讲得通。而阿巴亥是生有三子的,所以“榴花开处照宫闱”实际上是“榴花开”而有子。有可能是隐晦地点出元春原型是生了几个孩子的。

一般人认为,“三春争及初春景”暗指迎春、探春、惜春三人都比不上元春风光,而我认为其中也蕴含了清宫室的故事。皇太极有四位正妃:关雎宫东宫宸妃海兰珠,麟趾宫西宫贵妃娜木钟,衍庆宫次东宫淑妃巴特玛璪,永福宫次西宫庄妃布木布泰。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姐姐,比布木布泰大四岁晚九年嫁给皇太极,却越过布木布泰,最受皇太极宠信。可以说是“三春争及初春景”,但她是因为痛失爱子后染病身亡的,这一点和元春不一样。

人们对“虎兔相逢大梦归”有争论,有版本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里搁置“虎兕相逢大梦归”说,单说“虎兔相逢大梦归”。一般认为“虎兔相逢大梦归”是暗示在虎年和兔年交接的时候元春死了,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勉强,我想“虎”“兔”是否是指两个人?我经过查阅,发现顺治皇帝属虎,他的爱妃董鄂妃属兔,顺治帝和董鄂妃相逢,两人爱得死去活来,别的妃子形同虚设。董鄂妃死后半年,顺治也去世,董鄂妃的一位族妹殉葬,这位族妹可以称是“虎兔相逢大梦归”。

乾坤大挪移——贾元春的背影

再从元春的名号来按迹循踪。

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在第十六回中告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第十八回有:“奉旨:‘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一句。这里我们看到贾元春的名称有“凤藻宫尚书”、“贤德妃”、“贵妃”,还是在这第十八回,又称她“贾妃”、“元妃”。“贾妃”是按姓来称;“元妃”似乎是因为她名为“元春”,就这么顺嘴称呼了,可在清朝,“元妃”又是原配的称号,或地位排在第一的妃子的称号,海兰珠死后就被谥为“敏惠恭和元妃”。“贵妃”是等级称号,低于“皇贵妃”,贾迎春是“贵妃”,似乎不可能是“元妃”,作者称元春为“元妃”是否暗示了元春人物含有大妃的影子?“凤藻宫尚书”“贤德妃”,表明元春是凭借着才华和品德被封妃的。“凤藻宫贤德妃”这名号明显带着清朝后宫的痕迹,作者又似乎无意地揭示自己所写的人物故事其实都有痕迹可循,都指向了清宫。

或许因要有“元妃”一说,故意将她设置为元月元日出生,取名“元春”,然后其他三位就顺着“原应叹息”来命名的。

最后说说元春的使命。

《恨无常》中说“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那么元春要父母从什么处境中早抽身呢?元春省亲时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去皇室并非元春本人意愿,而是贾府出自家族利益将元春送去。那么元春的使命就是让自己在宫中受宠,这样才能保住贾府的荣华富贵。

元春送去皇宫时“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突然之间又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而最终却“虎兔相逢大梦归”,她的生命被终结了,她的使命也被终结了,“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家族的兴衰,哪里还顾得上半点?本来末世的贾府迅速崩溃。

元春从女史到贵妃又到失宠,最后被逼而死,这个轨迹就是很多后妃的轨迹。

后妃们也大多是因家族利益被送到后宫,后宫斗争激烈,她们或失宠,或早亡,有的甚至被逼殉葬。

贾元春其实是清皇宫后妃们的集合体,作者通过这样一位人物来揭示这类女子的不幸命运。

曹雪芹“乾坤大挪移”,把众多的形象挪移到了一位人物身上,贾元春的背影是如此重重叠叠,一个后妃身上集合了众多后妃的命运,小说中几十个女子各自集合了同类型女子的命运,作者就是这样来表现“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乾坤大挪移——贾元春的背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