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一座跨越江蘇長江兩岸的公鐵兩用大橋,兩地百姓長達五年之久的馬拉松式關於橋名的爭論,隨著大橋通車時間逐漸逼近,一切似乎都變的明朗起來。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近日,上海鐵路局發佈一則名為《通滬鐵路開始接觸網冷滑試驗,聯調聯試即將展開》的博文,確定將之前的“滬通鐵路”更名為“通滬鐵路”。

此次更名在我看來至少有這樣兩層意思。一個是為即將在7月正式通車的鐵路確定一個正式的名字;再有一個,就是標誌著從大橋建設以來關於“滬通鐵路”命名爭論的塵埃落定。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滬通鐵路也好,滬通長江大橋也好,原本只是單純的工程項目名字,卻因為涉及到今後廣泛傳播使用中給地方城市帶來極大的美譽度和宣傳曝光度而變得頗受爭議。

這種爭論網絡上充斥著很多,隨便一搜就是一大把。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大橋建設一開始,關於橋名爭論就拉開序幕

早在五年前(滬通大橋開工伊始),蘇州知名自媒體“說蘇”就相繼發表過多篇文章,明確表示“滬通長江大橋”不應該上“滬牌”。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他的理由無非有這樣幾點:

1、以公路鐵路命名大橋沒有先例。

如果“滬通長江大橋”命名當時是慣例,那南京長江大橋應該叫“京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應該叫“京廣長江大橋”。

2、滬通鐵路為什麼能夠獨享命名權?

所謂“滬通長江大橋”,是滬通鐵路、通蘇嘉甬城際、通錫高速三合一的過江通道。為什麼單獨“國鐵”項目可以獨享這座大橋的命名權?

3、滬通鐵路是臨時的“分段名”

不足以被用於大橋命名上

比如歷史上和“津浦鐵路”現在變成京滬鐵路的一部分。

很顯然,“滬通鐵路”是標準的臨時“分段名”,並不是諸如“京滬高鐵”這種一次建成的鐵路幹線。

整個沿海鐵路工程,以長江以北為例,分為煙青段(煙臺-青島)、青連段(青島-連雲港)、連鹽段(連雲港-鹽城)、鹽通段(鹽城-南通),待全部建成,最終是“滬煙鐵路”或者“沿海鐵路北段”。

如果用鐵路名稱命名,豈不是應該叫“滬煙長江大橋”或者“沿海長江大橋”?

就在最後,“說蘇”自媒體表示:一座南岸在蘇州張家港、北岸在南通的大橋,工程項目名上“滬牌”都難以容忍,有些“勢力”竟然還想搞成“正式橋名”。

如果大橋從崇明島過江,蘇州人絕不可能對橋名說三道四。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官媒報道,兩岸爭執逐漸白熱化

而去年10月份新華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就發文《這座長江大橋將來叫什麼名?南通張家港兩地各有主張》一文,算是將之前在網絡網友之間的爭執公開化和白熱化。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在這篇文章中,詳細說明“滬通長江大橋”作為工程建設的臨時名字,待工程投入使用後將會啟用正式名稱。

根據《鐵路工程命名規則》,凡是大江大河上的橋樑和有河名的中小橋一般以“地名+江河名”命名,比如南京長江大橋等等。

因此這座橫跨南通和蘇州(張家港)的橋樑命名,兩岸都各有打算。

張家港的委屈與“先斬後奏”

張家港方面由於當地市民對“滬通長江大橋”頗有微詞,不止一次向當地交通部門反映情況,理由便是“滬通長江大橋”體現不出大橋南岸蘇州(張家港)的一絲痕跡。

同時大橋主跨大部分位於張家港境內,因此建議將大橋改名為“張家港長江大橋”。

事實上,早在2017年,張家港就將大橋名稱更改一事向上級政府上報懇求支持。而在行動上,張家港卻早早的率先把“張家港長江大橋”的指示牌子插在自己的地盤上。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同時,張家港的自媒體也大幅度報道張家港長江大橋,以期先入為主的造成既定事實,為爭執的擴大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就在去年6月份,張家港交通運輸局關於網上沸沸揚揚的命名風波算是做了一份正式的文件說明回覆。

回覆稱最終命名問題在大橋建成後由所在地方政府確定,由於大橋跨越南通蘇州兩個地級市,需要南通市、蘇州市(張家港市)協商確定,如果協商不妥則需要省委省政府協商確定。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雖然張家港官方對這一爭執做出回應,但是寫有“張家港長江大橋”的指示牌依舊插在張家港地界上,並沒有做出任何消除歧義的補充性說明文字。

南通的考慮

而江北岸的南通市也有自己的考慮。

據網友吐槽,“滬通長江大橋”原本目的就是利用滬通鐵路將上海和南通快速對接起來。

但是現狀是這座大橋架在南通的通州區和蘇州的張家港市。

南通的所有縣市區原本可以通過滬通鐵路(指滬通東線方案)直達上海,現在南通東部的啟東市必須從海門市、通州區、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繞道,才能抵達上海。

蘇南張家港原本受益這座大橋利好應該滿足,現在卻得了便宜還賣乖,竟然還想索取大橋的完全命名權,把大橋變成自己(張家港)的私人屬地物品。

事實上,“滬通長江大橋”雖然只是一個工程項目名稱,但是一些重要的高速公路指示牌和各種地圖導航早就把“滬通長江大橋”名稱編入數據庫。

同時,“滬通長江大橋”的指揮部也設立在南通市通州區。

而張家港“天真”的把世界第一公鐵兩用斜拉橋命名獨自佔為己有,這讓江對岸的南通市情以何堪?

也有網友表示,這座大橋應該被冠上“南通長江大橋”的名字。

理由是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並沒有命名為京滬高鐵長江大橋,因為它同時兼顧滬漢蓉和南京地鐵的過江通道。

同理“滬通長江大橋”同時承載四線鐵路(滬通鐵路、通蘇嘉甬鐵路)和六車道高速公路(錫通高速公路),以其中一條線路的名稱命名,對其他線路是不公平的,也降低和刪減了大橋的實際功能。

江蘇眾多長江大橋的命名參考

而參照江蘇既有多條過江通道的命名規則,事情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橫跨南京兩岸的過江通道自不用說,爭議最小。

始建於1999年的江陰長江大橋,北岸是泰州的靖江市,南岸是無錫的江陰市。那麼這座大橋為什麼不叫泰陰大橋?或者江泰大橋?兩岸同屬於縣級市,為什麼不叫江靖大橋?

據說,當年建造大橋,江北岸的靖江相對於南岸的江陰,經濟差距懸殊,同時建造大橋的絕大多數資金(網上數字約34億元)都是江陰市出。

當然出資多少和大橋最終命名沒有必然的關聯。不過這也是一種參考方法。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還有連接鎮江和揚州的潤揚大橋,鎮江在隋唐時期又叫潤州,因此,這座大橋以兩岸城市簡稱組成,叫潤揚大橋。不過,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一些鎮江的網友對這個名字似乎不太認同。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與滬通長江大橋同一時期開工建設的還有連鎮鐵路長江大橋,不過從規劃設計到工程建設,一直都叫“五峰山長江大橋”,後來鎮江方面向上申請,將該大橋正式命名為鎮江長江大橋,也算彌補當年潤揚大橋的命名缺陷了。

同樣蘇州南通兩地之間的蘇通大橋,將兩地的名字都結合在一起,爭執最小。

因此,如果參照蘇通大橋,則應該是蘇通公鐵大橋。

參照江陰大橋,則應該叫“張家港長江大橋”或者“南通長江大橋”。

參照潤揚大橋,則應該叫“通沙大橋”或者“通張大橋”(張家港曾經叫沙洲)。

不管怎麼說,各地對橋名的爭奪,其實都是看中了大橋通車後,在廣泛的使用中帶來強大的宣傳效應,為當地城市帶來免費的“曝光”流量,極大提高當地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如今,隨著上海鐵路局正式將“滬通鐵路”更名為“通滬鐵路”,這伴隨大橋建設始終的命名風波算是告一段落。

雖然現在網上依舊有聲音表示,不會放棄對大橋名字的爭奪。

五年爭論!滬通長江大橋改名爭執風波回憶錄!


就在今年下半年,這座在江蘇繼南京長江大橋之後又一座公鐵兩用跨江大橋即將通車。

雖然兩岸關於大橋的命名風波“傷了”彼此的和氣,但是隨著大橋將兩岸的空間距離進一步縮短,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浪潮下,兩岸城市必將被激發、碰撞出更為活躍的經濟活力和合作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