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前几天带着我爸的几个朋友出去吃饭,席间他们老哥几个闲聊。酒过三巡之后,其中一个人就感慨,说自己一辈子没有发财的命就算了。自己的孙子今年上小学,考试还只总是不及格,这么下去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考上大学。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听他说完了,我爸他们几个就安慰他。说孩子现在还小,离高考还有好几年呢,让他别着急。

我爸的这个朋友年轻的时候进了我们当地的一家国企,但是由于自己学历不高,也没什么压身的技能,所以只能在一线当工人。但是他的这个朋友有一点特别比其他人强。那就是特别喜欢琢磨,而琢磨最多的就是怎么能多赚点钱。

但是由于本身的学历水平不高,也没什么压身的技能,更没有门路可以进点货出去卖。于是大多数时间,他的赚钱方式做一些体力行的工作。比如夏天出去摆个地摊,或者冬天瞪着三轮车充当力工等等。

这些工作年轻的时候体力跟得上还可以,等到年老了以后就不行了。于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他做了这辈子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大约二十年前,在我们东北地区曾经有一个知名保健品,它的名字叫蚁力神。当时蚁力神公司对外宣称,只要交够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获得一部分蚂蚁。养殖户在拿到这些蚂蚁之后进行饲养,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蚁力神公司会进行回收。

我爸的这个朋友就被这家公司坑了,他前期投入了几万块钱的存款。结果还没等到赚钱,就听说蚁力神公司涉及非法集资。公司被查封,他的钱也都打了水漂了。

这让他备受打击,觉得自己就是没有赚钱的命,自此一蹶不振。

最近几年,关于固定型思维方式与成长型思维方式的内容有很多。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很多东西都是天生的。他们不认可能力,喜欢凡事都归类于天赋或者命运。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他们很少进行细致的思考。在没有对自己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准备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始。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失败之后,他们还不及时地进行总结。

在心理学中有个解释,叫自我胜任感。一个拥有高自我胜任感的人,在学习或者工作的过程中,会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当面临困难的时候,还会持续努力下去,以期获得成功。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胜任感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个内容。

什么是“我能行”心理?

“我能行”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胜任感,又被称为自我效能感,意思是我们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具备某些能力的主观评估。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会先开始一个评估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潜在回报以及成功概率。

潜在回报很好理解,就是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之后会得到什么。比如现在最流行的搞副业,通过搞副业我们可以多赚一点钱。这些钱,就是我们在付出辛苦之后所获得的回报。但是潜在回报优势却不是很灵,这是因为有些潜在回报的周期很长。

比如读书,读书并不是简单的读完就行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读书,来增加自己的见识。获得更多的思维模型,让我们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类比推理来快速解决。但是在通过读书获得这些知识之后,我们却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这些知识。

也就是说当我们通过读书学到知识之后,可能明天、也可能明年才能遇到类似的问题。这种过长的收益周期,让我们看不到读书的必要性,也就谈不上潜在回报了。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二个评估内容是成功概率。我们的恐惧源于不确定性,比如有的人拒绝走出舒适圈。这是因为舒适圈外的不确定性太多,而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会降低我们的成功概率。

比如炒股这件事,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都喜欢“内幕消息”。这些“内幕消息”会消除他们的不确定感,让他们觉得稳赚不赔。这种伪装成“内幕消息”的不确定消息,很容易引起股市的大波动。

以上就是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之前,会评估的两个方面。

影响“我能行”的四个方面?

不知道各位读者老爷们是否注意到,很多学霸以及成功人士,他们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比如水稻专家袁隆平会拉小提琴,终南山喜欢健身、跳舞等等。他们似乎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没有天赋”,既然如此,为什么到了我们普通人身上“天赋”的效果特别明显呢?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影响“我能行”心理的四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很好理解,值得是我们曾经直接完成或者间接参与过某项任务的完成。比如我在部队的时候,跟我同一年的新兵战友很少有人能够完整跑完五公里。他们从小就缺乏运动,于是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运动天赋。

但是在新兵连结束之后,他们都能够轻松完成五公里考核。并且在之后的训练中,也不害怕武装五公里越野以及四百米障碍。这就是他们在第一次完成五公里跑步之后,获得了直接经验。并凭借这些经验,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还不错。

其次,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指得是看到与自己条件类似的人,在完成某项任务之后所获得的经验。比如我一个大学同学,在看到别人通过写作赚钱之后。经过老师的指点以及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一年之后通过写作月入几千。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就是间接经验所起到的作用。

第三,是来自别人的评论。如果我们既没有直接经验,有没有间接经验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来自别人的评价就非常重要了。

在《终身成长》中作者记载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美国的一所中学中。他们安排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他们没有学习的天赋,之后他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很多年后都秉持着这种观点。

最后,是心理因素。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经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们沉浸在某项任务中的时候。精神会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尽管在完成任务之后会感觉很累,但是参与实现的人却表示自己非常愉快。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同样会沉浸在心流状态。这种状态让我们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并通过完成任务给予我们自信,让自己觉得可以胜任与之相关的任务。

如何利用“我能行”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说完了影响“我能行”心理状态的四个因素之后,我们就要来看看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首先,要正确认识归因谬论。看到这里也许有的读者老爷会误解,不是说自我胜任感的事儿吗?怎么又扯到归因谬论了?实际上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觉得“我不行”并不是能力不行。只是没有客观地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比如很多人在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不管不顾的闷头开始写。不做复盘,不做拆解。在经过一两个月的努力之后,没有获得希望的结果,于是就暗示自己不是做这行的料。

这就是典型的归因谬论。

其次,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阶段性目标。我们都听说过那句老话,望山跑死马。如果完成一项任务的收益周期太长,大多数人都会中途放弃。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设立一个阶段性目标。同时在完成目标之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

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我们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可以获得奖金,也可以为自己买一件心仪的衣服等等。又或者我们将任务开始之前的自己与现在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明确自己的进步之后,我们才会有动力继续努力。

好了,关于如何通过提高“我能行”的心理状态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讲完了。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看看固定型思维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在之前那几篇介绍读书与成功之间关系的下面,有很多评论都在强调“命”以及“天赋”的重要性。先说明一点,我不是否认“天赋”的存在,也不是单独强调读书就一定能够成功。我想说的是,那些选择相信“天赋决定论”的人,他们很少会坚持做一件事。

很多时候,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失败。在等待“伯乐”的时候,只有表现出“千里马”的品质,才会吸引到他们的目光。

相信“天赋”影响不止一代人,相信“我能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信“天赋决定论”不仅会让自己失去遇到“贵人”的机会,还会影响自己的孩子。当我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天赋决定论”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会跟着学。接着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轻易放弃。于是在这样的一代传一代中,慢慢忘记了坚持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