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招齊出,城市集體焦慮,買房的該咋整

最近樓市有點焦慮,翹首以盼的等著政策鬆綁,結果迎來了一波約談茶話會。

不僅“喝茶”了,還留了作業。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案子,蘇州含淚接過。

“茶話會”沒幾天,網傳珠海私下偷偷取消限購,官方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雖然我們還是堅定不移的站隊“穩健調控”,但最近搶人的政策又讓市場有點曖昧不明。

怪招齊出,城市集體焦慮,買房的該咋整


一線城市,後人才時代

我們先從皇城根的帝都說起。

十幾天前,北京通州發佈了一則“人才政策”。根據《通州區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分別對第一至第六層級人才給予相應的租金減免優惠或補貼。

頭層人才,諾貝爾獎等國際大獎獲得者,目前來看,中國能享受的幾根手指能數過來。最低一層人才標準,博士。

小融感嘆,這年頭在北京,研究生都不配擁有姓名了嗎?

簡而言之,這政策,對大部分人都沒啥用。

比起北京,其他地方的人才政策怎麼樣。

前幾天深圳幫人才繳個稅的消息挺火的,媒體們的標題是這樣的。

怪招齊出,城市集體焦慮,買房的該咋整


怪招齊出,城市集體焦慮,買房的該咋整

然後重點來了,會算的網友打臉是這樣的。

怪招齊出,城市集體焦慮,買房的該咋整

一線城市大家不覺得怪嗎?一面政府年年發公告文件說要控制城市常住人口數量,一面還出招各種人才政策。人才政策看著給力,仔細研究又不是那麼回事。

他們想要人是真的,要的是高學歷、研發型、高能力人才;想縮減人口,自然也是真的......

二三線,集體焦慮

除了正兒八經的一線城市,其他的城市,多多少少有點焦慮。

改革開放進入第二輪,大家卯著勁的爭資源。前兩年京九高鐵中段規劃的時候,就聽說有幾個城市為了設站點的事搶的頭破血流。至於在搶人上嘛,也差不多。

所以一些二三四線城市,搶人就有誠意多了。給房的、給錢的、落戶的,各種招式應有盡有。

怪招齊出,城市集體焦慮,買房的該咋整

前兩天消息稱,杭州新人才政策已經開始實施。

上城區清波派出所、濱江區高新派出所等均表示,

只需要滿足以下3個條件:

在杭工作,社保繳納1月以上且已到賬

專科35週歲以下,本科45週歲以下

全日制大專、本科學歷

即可按最新政策正式辦理落戶。門檻奇低

也有媒體評論這件事稱政策一執行,代表杭州正式“放開限購”。

當然了,圍著杭州這片的寧波、嘉興,在搶人上也不手軟。

這些政策,幾乎是十幾年前一線城市搶人的翻版,只不過,現在輪到了二線城市。

買房的怎麼辦?

搶人歸搶人,但是關買房什麼事?

因為搶人,是直觀反映的未來城市的發展啊。

搶人會造成一個後果,那就是人會加速的向這些城市集中聚集。因為政策好,有紅利可享,有優質資源可分。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買房選城市怎麼選。

親親,從潛力的角度,小融建議:二線——一線——個別三四線

我們逐條分析分析。

為什麼二線城市在第一位,排在一線前面。

怪招齊出,城市集體焦慮,買房的該咋整

首先,目前二線城市大門剛面向全國高調打開。

也就是說,這些城市在人才政策的激勵下,人口將迎來一個爆發式增長,他們的成長路徑(尤其是強二線)基本上會遵循著十幾年前一線城市的路子。(比如十幾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之前,買房即可有北京戶口,當時房價五六千。)

這個時候進入這些城市,門檻低、成本低,壓寶壓的是這些城市的未來發展。當這些城市逐漸發展起來後,通道將會變得越來越窄。(比如現在北京、廣州落戶難度很大。)

其次,一線城市排在第二。

如果是為了保值,一線城市肯定沒問題,首選。但如果從潛力的角度看,並不是最優選擇。

一線城市連續n年的人口高速增長,使城市體量太大,對城市發展已經造成壓力。

還以北京為例,北京這幾年把國企、醫療、教育資源外遷,趕人趕的很起勁,人想留下也費勁。不僅如此,北京房價全國第一的貴。

這個時候進一線,門檻高,成本高,從投入產出上看,不划算。

最後,說說三四線。

關注樓市的人在今年春節應該是被“別買三四線”的論調刷屏了。但這個論調不代表三四線就不能買。

那些有支柱產業的,並且產業能做到全國甚至全球都聞名的城市,其實也是不怎麼差錢的,很多都是悶聲發財。

但是那些一眼看過去,城市已經在衰敗邊緣的(偏、遠、產業衰退、資源不給力),如果不是決定一輩子紮根在這些城市,那最好還是別買。

所以,你別看現在城市是在搶人,有前瞻的城市早就打算好了未來的路子,甚至三五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鋪路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