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一)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一書由孟子與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其中記載了很多孟子與各國國君的問答,今天要講的是孟子與梁惠王之間的故事。

孟子---梁惠王(一)

梁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梁惠王問孟子:“老人家,你不遠千里而來,應該是有什麼好處想給魏國吧?(孟子是鄒國人,大致在現在的山東鄒城,梁惠王就是魏惠王)”

孟子回答道:“王上,為什麼一定要說有什麼好處呢?我只帶來了仁義罷了。王上問我,這仁義啊,對魏國有什麼好處?大夫們問我,這仁義啊,對家族有什麼好處?而再低一層的士、庶人就想知道,對他們自己有什麼好處。”

梁惠王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孟子鎮靜的說道:“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在談利益,那這個國家就危險了啊。一個萬乘強國,弒殺君主的必定是國中的千乘強族;一個千乘大國,弒殺君主的必定是國中的百乘之家。這一萬乘戰車中有一千乘是弒殺君主的家族所擁有的,一千乘戰車中有一百乘是弒殺君主的家族所擁有的,不得不說,這很多了啊。”

梁惠王雖然不高興孟子談及弒殺君主,但依舊點頭承認孟子說的確實有道理。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也

孟子繼續說道:“如果有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乃至於一個國家,把利益看得比仁義重要,那麼不把利益全部奪走,他是不會滿足的。從來沒有一個仁義的人,會不看重他的親人,也沒有一個仁義的人,會不重視他的君主。”

梁惠王感嘆道:“先生說的對啊,何必要談論利益呢?”

在這次的見面中,孟子先用“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來告訴梁惠王,如果只談利益,那麼國君的位子很難坐穩。並且再以“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也”來告訴梁惠王,如果王上施行仁政,那麼底下的人就會重視君王,這樣自己的位子才能坐得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