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京東最終沒能在劉強東的帶領下打破BAT的格局,雖然他們曾無比接近過。中國互聯網未來的潮起潮落都不再與他有關,他不再是弄潮兒,他已經退到了岸上。

從明尼蘇達事件說起

2018年劉強東在明尼蘇達事件後的年底,京東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徐雷就被推到了臺前,擔任輪值CEO,京東內部三大事業群也轉向劉強東彙報。2019年1月23日,京東集團將京東商城升級為零售子集團,京東集團由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數字科技三大子集團組成。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沒有劉強東直接坐鎮,京東在2019年實現了盈利,財報顯示淨利潤同比增長589%。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劉強東曾經對自己的過去做出反思,總結出了自身有四大問題:

(1)高調張揚,招致很多人想整我;

(2)懶政,2017年下半年大部分時間在國外;

(3)貪圖享樂,結交了一些名流;

(4)人性上軟弱,好久沒親自開除過高管了。

高調和享樂已經用淡出公眾視野的方式一次性解決,懶政和軟弱也在放權之後得以根治。


放權這件事兒

明尼蘇達事件其實掩蓋了很多東西,比如京東股價在此之前的持續下跌。不單股價,在京東不願再回憶起的2018年,京東在活躍用戶、使用頻率和時長等方面被拼多多全面超越。同樣在這一年,資本市場寒冬之前的初雪已至。“這是京東歷史上內外部環境變化最劇烈的一年。”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說這話的時候,京東剛完成史上規模最大的組織架構變革,徐雷以京東商城輪值CEO的身份首次露面並發表就職演說。


“輪值”一詞,特別有趣。放權這件事上,劉強東吃過大虧。


2012年上市之前,劉強東第一次決定建立一套自我運轉、自我發展的體系,同時通過放權來培養有戰略思考能力、可自主決策的高管團隊。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之後的一年內,一批職業經理人以CXO的身份空降京東,由這些人負責京東的日常運作。而劉強東本人則跑到美國,本意是給自己充電,但無心插柳,“邂逅”了奶茶妹妹。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這一次的放權,給京東埋下了隱患。因為京東是什麼地方?是兄弟之邦。這家公司裡都是劉強東的“兄弟”,從中關村賣磁帶起家,十多年間打了多少硬仗才走到今天,好不容易一把手放權了,怎麼又來這許多領導?


而對職業經理人來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也不是人情世故,職場就要專業。所以他們不懂京東的兄弟文化,兩派難以磨合,京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戰鬥精神,股價跌至最低點。直到劉強東新婚歸來,重新聚攏各項業務的主導權,帶領京東走出陰影,也為京東的職業經理人策略按下了暫停鍵。


大佬卸任為哪般

商界大佬卸任子公司法人代表的類似做法,並非劉強東一個孤例。去年9月,馬雲宣佈退休,馬化騰也卸任了騰訊徵信法人代表和執行董事。前幾天,滴滴創始人程維卸任了董事長,總裁柳青卸任董事……我們可以看到,各大商業大佬目前都在卸任重要職位。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這是非常值得推敲的一件事

早在去年開始,劉強東就開始陸續退出京東子公司、孫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只是沒想到劉強東連京東的主體公司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卸任了。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據天眼查獲悉,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於4月2日發生法定代表人的變更,由原來的劉強東變更為現在京東京東零售集團的CEO徐雷。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實際上,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要跟其他京東旗下公司不同,因為這家公司是京東在美上市的主體,也是最核心資產。值得注意的是,劉強東已在近年來連續退出多個公司法定代表人,不過法定代表人都是劉強東的助理張雱。這一次之所以選擇徐雷而不是張雱則是因為徐雷更有能力來勝任京東的法定代表人。


眾所周知,京東旗下擁有“三駕馬車”,分別為京東零售、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其中京東零售的營收佔了整個集團的90%,基本上可以說徐雷在京東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除此之外,劉強東還在3月31日和4月1日陸續卸任了宿遷京東寶泰貿易有限公司、宿遷京東科潤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京東金翼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的總經理職務。


劉強東為什麼會一直在退出公司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變更後的法定代表人都是劉強東的心腹,這是為什麼呢?


背後的商業邏輯

拋去功成身退、落袋為安、降低關鍵人物對企業影響等說法,只談“從三大事業群轉向三大子集團”背後的邏輯:集團管控。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一般而言,企業集團如果是事業部架構,說明附屬法人子公司的自由度較低,從屬於事業部,而事業部又功能不全,集團總部指手畫腳干涉過多,如果子公司分佈的產業多元化,難免瞎指揮,步調看似一致,實際上由於差異化而導致並不一致,協同性差就容易降低運營效率。為此,要重新對整個集團進行管控規劃。


管控模式主要分三種:

戰略導向型、財務導向型、運營導向型。從字面意義上講,運營導向型就是母公司手把手教子公司做事;財務導向型就是母公司放手子公司做事,如果成績不理想就賣掉;戰略導向型是嚴父慈母型,胡蘿蔔加大棒,又打又哄。當然,由於現在的集團多數佈局多元化產業,又分為相關多元化和不相關多元化,所以,三種管控模式在一家集團裡混合用的可能性也很大。


一般來講,投資型集團公司以對戰略性核心業務控股為主,建立以戰略目標和財務效益為主的管控模式,重點關注所出資企業執行公司戰略和資本回報狀況。運營型集團公司以財務性持股為主,建立財務管控模式,重點關注資本流動和增值狀況。其他集團企業以對核心業務控股為主,建立戰略管控和運營管控相結合的模式,重點關注所目標落實狀況。

「揭秘」劉強東卸任背後或跟這三個原因有關

所以,劉強東是退而不休,著力開始打造母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目標是建立以戰略目標和財務效益為主的集團管控模式,以“戰略引導-目標管理-章程約定-財務監督-考核評價-分配兌現”為主線履行股東職責,強化事前引導和事後評價,減少事中審批。


最後,劉強東有意培養接班人。其實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要想打造一家百年企業,基本上所有的創始人都是看不到了。那如何才能打造成一家百年企業呢?那就要懂得放權。


只有找對了人,放對了權,公司才能長遠發展。劉強東此舉有意退居幕後,旨在創造一家就算離了劉強東也可以發展得很好的公司。“卸任一切”後,劉強東依然持有或代持京東集團股權達16.2%,投票權更是高達78.7%,依然牢牢地把握著京東未來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