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沈复:一枚文艺清新小屌丝,和《活着》竟有惊人相似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1999年译本的这本书在豆瓣评分8.9,高居Top250第184位。


《浮生六记》沈复:一枚文艺清新小屌丝,和《活着》竟有惊人相似


这本书主要记载了他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在历史上,这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不过作品归作品,但我眼中的沈复,是一枚相当清新文艺的小屌丝。

很多人说沈复是个“渣男”,替芸娘不值。

讲真,芸娘在沈复的笔下真是一个极佳的老婆。懂些诗词,知书达理,在被小叔子污蔑、老公公误解发怒、老婆婆冷眼相待时选择忍辱负重;在男人沈复寄情于山水但不想着赚钱养家时还那么包庇他、宽容他,更甚者,还给男人三番五次的主动寻妾!

这样的女人上哪里找去?

可沈复是一个啥人呢?

仕途上,没做过什么大官,都接一些官场上的短期工,做文案记录工作;文学上,虽然是清代文学家,但留下的作品颇少,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不过,大部分人在初中时期曾接触过他的一篇古文,《闲情记趣》——《童趣》,至今我还能背上两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没钱了,就拿些衣物当掉换钱,或者在父亲、好友的介绍下,去衙门做个短期工赚点零花钱。他从来都没把心放在养家上,即便是自己女人受了委屈他都不敢放个屁,真真的窝囊废一个。

在广州做生意期间和妓女喜儿缠绵了半个月。沈复不仅不觉得不妥,还自豪的称自己人缘极好。直至后来,喜儿差点因为沈复寻了短见。沈复笑称自己“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


《浮生六记》沈复:一枚文艺清新小屌丝,和《活着》竟有惊人相似


总之一句话,沈复进不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退不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心无大志,偏安一隅,逆来顺受。

这号人要是能有啥历史,那就真怪了。

不过,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赫然发现里面的故事和人物跟《活着》有惊人的相似。

男主,沈复&富贵,刚开始身份家庭还算优渥,后来都是不思上进,而两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嫖,最终落得一个人孤苦伶仃。

女主,芸娘&家珍,性格也都非常好,都对自己男人的种种劣习选择忍让,但无论男人如何潦倒落魄,都死心塌地的跟随。两部非常有名的作品,两个女人都是绝对的闪光点。

还有其他,比如都有一对儿女,而儿子都在十二三岁死了,自己的女人也都因病先离自己而去。

读完《浮生六记》,给读者提个醒:

1.这本书没必要买实体书的必要,整部书体量在13万字左右,分译文和文言文两部分,且两者体量平分,各为6万字左右。

2.虽然是“六记”,但其实只有“四记”,第一记“闺房记乐”和第三记“坎坷记愁”为主线故事,通俗易懂;第三记“闲情记趣”为描述的花花草草之类,没有代入感,这部分我读到一半舍弃了;第四记“浪游记快”为沈复一个个游离的小故事,在没有主线的前提下,显得支离破碎,也没有代入感。

第四记也只有沈复在广州和喜儿那段风流韵事还算一个完整的故事,看来沈复对此还是很得意的。

所以整部《浮生六记》可读部分还是第一、第三记,放在现在,也就是3-4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建议网上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