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之地的朝鮮,面對泱泱中國,竟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小編曾經寫過一篇《彈丸之地的朝鮮,兩千年來面對泱泱中國,為何能獨善其身?》,頗受歡迎。上次講到朝鮮半島從唐朝之後,就從中國徹底分裂了出去。然後,直到明朝,朝鮮的李氏王朝歸順明朝,自此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彈丸之地的朝鮮,面對泱泱中國,竟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都說明亡於萬曆,而萬曆三大徵則導致了明朝國庫空虛、元氣大傷。1588年,豐臣秀吉在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滿,決意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率軍攻入朝鮮。當時入朝作戰的明軍,每一支都是當時大明帝國最精銳的部隊,北軍系統裡面的遼東和宣大勁旅,南軍更是大名鼎鼎的戚家軍。可見,明朝面對日本,同樣也是傾全力一戰的,並且贏得相當艱苦。7年下來,明朝一共付出了5-6萬將士傷亡的慘重代價。要知道,這些可都是守衛明帝國邊境的精銳,是大明軍隊的骨血啊。這樣的損耗,對明朝而言,其實是相當巨大的。

彈丸之地的朝鮮,面對泱泱中國,竟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晚清亡於列強之手,最大的打擊要數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了。本來在洋務運動的改革開放下,晚清曾經一度有中興之勢。但是藩屬國朝鮮,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動盪不安。清朝和日本都向朝鮮派軍,局勢高度緊張,引爆了甲午戰爭。清政府上下對於這一場戰爭都信心滿滿,慈禧支持光緒主戰。結果,清朝的根基60萬精銳部隊都被打垮了,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從此,真正陷入了任列強宰割的地步。

彈丸之地的朝鮮,面對泱泱中國,竟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新中國成立後,本來打算一鼓作氣解放臺灣,經濟上也是百廢待興了。怎奈朝鮮這個小弟就是不安靜。抗美援朝,我國付出多大犧牲先不說。新中國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敵視和制裁,解放臺灣成了難題,經濟發展也是十分艱難。

彈丸之地的朝鮮,面對泱泱中國,竟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到現在,小小朝鮮還是能引得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一驚一乍,捲起外交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